预防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亲情绑架让我的天空黯然失色,迟来的母爱终 [复制链接]

1#

随着二胎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两个孩子。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渐渐凸显出来。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父母真的能一碗水端平,把自己的关爱、陪伴、时间、资源等等完全平均分给两个孩子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毕竟十个指头有长短,只要是人就难免会有私心,亲生父母也不例外。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所有兄弟姐妹不和的根源,都在于父母偏心。”对此,我深以为然。

周晓月就有一对这样偏心到极致的父母,从小到大,她眼里的父母把所有的爱和最好的都给了生病的妹妹。对于这样的父母,她无能为力,甚至想和家里断绝关系。可突然有一天,一向健康的她突然病倒了,她的父母又该如何选择呢?

医院的一个病房里,一位两鬓斑白的母亲望着病床上沉睡的女儿,默默流着眼泪。她一边握着女儿的手,一边喃喃自语:“是妈偏心,让你受委屈了,是妈对不起你……”她一直重复着这样的话语,任谁劝也不肯离开。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疑虑,这对母女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病床上的女儿名叫周晓月,他们家虽然条件一般,但她跟大多数孩子一样,有爹疼有妈爱。可7岁那年,妹妹周晓亮降临,父母的重心一下从她身上转移到了那个小小的婴儿身上。

妹妹周晓亮8个月的时候,突然发起了高烧,但因为错过治疗时间,周晓亮的脑细胞遭到损害,导致脑瘫。医生的诊断,让周晓月的父母自责不已,看着小小的女儿,他们泪如雨下。母亲陈玲万念俱灰,恨不得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女儿的健康。可是无论她再怎么忏悔,都已于事无补。

自从妹妹周晓亮被确诊为脑瘫后,姐姐周晓月的天空也陡然灰暗了。以前每天回家都会陪她玩耍的爸爸变得沉默寡言,睡觉前爱给她讲故事的妈妈也不再理她,每天抱着妹妹以泪洗面。他们再无心对她嘘寒问暖,每天忙医院能治疗脑瘫,8岁的周晓月则被托付给邻居照顾。

周晓月记得父母第一次要带妹妹出门治病时,她很害怕爸爸妈妈就这样带着妹妹不回来了。这样周而复始,一次次怀着希望前去治病,一次次又失望归来。短短几年下来,不仅家底被掏光了,还欠下了高额的债务,而妹妹的病却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

懂事的周晓月为了减少父母的压力,还没有灶台高的她,就踩着小板凳学做饭。她永远记得,当她第一次将自己做的饭菜端上桌时,母亲的眼泪瞬间涌出了眼眶。她用力地亲吻着周晓月小脸,动情地说:“我们家月月真是能干,以后能照顾妹妹了。”

母亲久违的亲吻,让周晓月万分高兴。自从有了妹妹后,母亲已经很久没有拥抱自己了。可自从周晓月变得越来越能干后,母亲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看妹妹多可怜啊,你是姐姐,必须照顾她。”久而久之,这句话也成了周晓月的魔咒,仿佛她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照顾妹妹。

在周晓月家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家里有限的零食都是留给周晓亮的,谁都不能吃。父母甚至怕周晓月偷吃,还特意把这些东西锁在自己房间的柜子里。由于父母的偏心,幼小的周晓月十分憎恶这个多出来的妹妹。

常年的差别对待,让周晓月产生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父母亲生的?也许真的如村里邻居开玩笑时说的那样,自己是他们捡来的孩子,妹妹才是他们的亲生骨肉。

陈玲听说有个中医治疗脑瘫很有办法,她不顾丈夫的反对,一意孤行带着5医院。两个月后,陈玲带着周晓亮回来了,令周晓月震惊的是,被诊断此生不能走路的妹妹,不仅站起来了,还能含糊不清地叫自己姐姐了。

可是,自从妹妹可以走路后,父母似乎也松了一口气,开始忙着赚钱还债了。农忙时,周晓月还要到果园帮爸爸喷洒农药。一次,她不小心将农药喷到眼睛里,疼得哇哇大哭。送到诊所后,医生赶紧给她清洗眼睛,并感叹要是再晚来会儿眼睛就瞎了。可回到家里,母亲知道后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没事就好。

第二天,她仍让周晓月接着去喷农药。邻居看不过去,就劝母亲不要太偏心,可母亲却说:“家里太穷了,老二还得治病。”听着母亲的话,周晓月的心里在滴血。她愤愤地想:难道老大就该死吗?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生病的是自己呢!

从周晓月上学起,父母就规定她每天放学要立马回家照看妹妹。可周晓月毕竟只是个孩子,难免有疏忽。一次,趁姐姐没注意,周晓亮拿起爸爸的剃须刀模仿爸爸刮胡子的样子,往自己脸上刮,结果把嘴巴拉出一道血口子,鲜血淋漓。周晓月吓坏了,忙用酒精棉球给妹妹擦拭伤口。

可母亲回家一看到周晓亮受伤,当即呵斥道:“你连妹妹都看不好,还能干什么?”周晓月委屈得大哭,反驳道:“我已经尽力了,难道我是这个家的佣人吗?”说完,跑到河边独自哭泣。晚上,她听到母亲四处呼喊自己的名字,可她却不答应。

直到听到母亲的哭喊声传来,周晓月才应了声。母亲找到她,一把抱住,狠狠地拍着她的背说:“你跑哪儿去了,吓死我了!妹妹已经这样了,如果你再出点事我可还怎么活啊!”周晓月委屈地在母亲的怀里哭得稀里哗啦。

从小,周晓月就特别努力地学习,她知道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知识。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当邻居都羡慕陈玲夫妻有个既懂事又争气的孩子时,陈玲总是叹气说:“成绩有什么用?能挣钱养家才行。”为此,周晓月总是在心里发誓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挣大钱给你们瞧瞧!

那年,周晓月顺利地考上了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拿到通知书的那刻,她欣喜若狂。因为父母曾许诺她,只要她能考上,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学。可当她把这好消息告诉父母时,父母的脸上没有出现她期盼的神色。周晓月转头望向母亲,陈玲也唉声叹气地说:“家里确实没钱了,你要想读书自己去借吧!”

母亲的话让周晓月的心几经绝望。然而,渴望读书的她顾不上跟父母争辩,第二天就急匆匆地踏上了借钱的征程。可一天下来,所有的亲戚家走遍了也没有借到一分钱。晚上,伤心欲绝的周晓月躺在床上默默地流着眼泪,却听到隔壁传来声音:“怪我无能啊,要是能多赚点钱,也不至于亏待月月!”周晓月知道,这是父亲的声音。

那晚,周晓月明白,家里太困难了,自己的大学梦也戛然而止了。第二天,她当着父母的面撕掉了录取通知书。母亲梗咽着:“不读书也好,可以早点打工赚钱。”可周晓月没看到,在她转身的那刻,母亲的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几天后,周晓月经同村姐妹介绍进了一家塑料厂,每月能拿到元工资。在工厂里,她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女工。因为,她要努力赚取那微薄的加班费。然而工作不久,塑料厂的*气让她俊秀的脸上长满痘痘,可她不舍得拿钱去治,只买最便宜的红霉素软膏随便擦擦。

当她将辛苦赚来的钱交给父母时,父母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仿佛她做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她总是安慰自己,父母之所以爱妹妹多些,是出于愧疚和自责。可她接受不了的是,父母甚至把她的婚姻也作为了自己赎罪的筹码。

转眼,周晓月到了谈恋爱的年龄,父母似乎并不关心她喜欢什么样的男人,而是叮嘱她:“谈恋爱可以,但一定要找个愿意而且能照顾周晓亮的。”很快,周晓月有了第一个男友齐*锋。齐*锋是周晓月工厂领导的独生子,家境优越。

但当齐母知道周晓月的家境后,就阻止儿子跟周晓月谈恋爱。幸亏齐*锋坚持说服父母,好不容易才让父母点头答应。可就在他们谈婚论嫁时,齐*锋的父母提出了要求:结婚可以,但婚礼现场,周晓亮最好不要出席。陈玲知道后暴跳如雷。最后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周晓月和齐*锋黯然分手。

好不容易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周晓月,认识了老实本分的*学贵,*学贵也不嫌弃周晓亮的存在。但随着交往的加深,周晓月知道*学贵的母亲患有糖尿病,周晓月的父母知道后当即反对:“你们以后拖著一个有病的老人,怎么照顾周晓亮?”

周晓月反驳:“妹妹是亲人,*学贵的母亲就不是亲人吗?我们都会尽力照顾的。”可无论周晓月怎么说,父母就是不答应。周晓月不顾父母反对就是要和*学贵在一起。可母亲竟以死相逼。无奈周晓月最终向*学贵提出了分手,从此以后,周晓月整个人也变得消沉起来。

两段感情的无疾而终,周晓月就这样把自己熬成剩女了,父母急得四处给女儿张罗对象,可周晓月却不配合。后来,周晓月经人介绍认识了姚俊。鉴于前两次失败的感情,认识没多久,周晓月就告诉了姚俊自己家的情况:“能接受照顾我妹,我们就谈。”没想到,姚俊一口答应。见姚俊答应得如此爽快,周晓月决定考验一番。几天后,她把姚俊带回了家。吃饭时周晓亮不仅弄得满桌都是,还口水唾沫横飞。可姚俊不但不嫌弃,还贴心地给周晓亮夹菜。

终于,周晓月和姚俊结婚了。婚后,姚俊和妻子时常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去看望岳父岳母。

周晓月怀孕后,公婆也特别高兴,天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周晓月受宠若惊。周晓月的整个孕期,都是婆婆和丈夫在照顾,而自己的母亲仍旧一心扑在妹妹身上。她暗暗发誓,将来自己的孩子出来,她一定不会像父母这样厚此薄彼。

周晓月剖腹产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小宇和小轩。升级为外婆的陈玲只是在外孙出生那天,带着周晓亮去看望一番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整个月子,都是婆婆照顾着周晓月母子仨。

可是,两个孩子照顾起来很吃力,周晓月只好请母亲帮着照顾其中一个,可母亲却拒绝了,理由是她要照顾周晓亮,万一照顾不周让孩子有个闪失,她担待不起。可这理由在周晓月眼里简直就是借口。

从此,周晓月和姚俊很少回父母那里,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出于礼貌,他们才会带着孩子去看望一番。

陈玲严重的静脉曲张需要住院手术。医院里鞍前马后地照顾着母亲。在周晓月耐心耐烦的照顾下,手术后的陈玲恢复得很好。就连病房里的病友都羡慕她有个孝顺的好女儿,可陈玲却感叹:“这算什么孝顺?以后能照顾好她妹妹,才是对我们真的孝顺。”周晓月的内心再次崩溃。

周晓月开始不再回娘家,陈玲只能通过电话问问她过得好不好,每次周晓月尽是敷衍,说不了两句就挂断了电话。可是有一天周晓月突然在单位晕倒。医院一检查,竟是甲状腺肿瘤。得知消息的陈玲眼前一黑,差点晕了过去,幸亏老伴在旁边扶住了她。陈玲清醒后,竟坐在家里嚎啕大哭起来。

陈玲把周晓亮交给老伴,只身来到周晓月的病床前,细心地照顾起大女儿。然而,这久违的温情令周晓月很不习惯,加上多年的积怨让她对母亲不冷不热的。可令周晓月诧异的是,无论自己如何对母亲发脾气,如何横挑鼻子竖挑眼,母亲都温柔以待。

周晓月问母亲,她不在身边妹妹怎么办?母亲摸着她的头说:“你好好养病,妹妹有爸爸照顾,你要倒了,你的孩子怎么办?”母亲的话让周晓月鼻子酸酸的。母亲还劝姚俊回家安心照顾两个孩子,周晓月这边有她就足够了。

从此,周晓月的病床前,陈玲寸步不离,连胃病犯了,疼得满头大汗也不回家休息。见岳母如此,姚俊心里的怨气也慢慢消失了。在与母亲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周晓月和母亲之间也慢慢敞开了心扉。

她问母亲为何那么偏心时,母亲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因为你比妹妹好太多,比她幸福。可我们要是不在了,将来谁对她好?我想活着的时候多对她好点。我也知道这么多年委屈了你,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说完,母亲用力地擦拭了下眼角。望着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周晓月的心里酸涩无比。

一个月后,周晓月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顺利出院,可陈玲仍旧三天两头地炖各种营养汤送到她家里。看着母亲的背影,周晓月知道,虽然父母是偏心的,但她已经读懂了父母。周晓月和母亲的冰释前嫌虽然来得有点晚,不过终归是圆满的。

研究表明,当父母偏心的时候,对每个孩子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被忽视的会遭受低自尊的困扰,内向的会认为不被喜爱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无法真正认可自己,外向的可能会诉诸暴力,形成反社会人格。被偏爱的则会强化手足间斗争,认为一切东西都可以靠争宠得到,进而阻碍自身能力的成长,甚至直接被“养废”。

其实在多孩子的家庭里,每个父母心里都有一把尺子,但是如何平衡这把尺子则是要靠父母的智慧与情商。所谓智慧与情商就是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平衡对各个孩子的付出和关爱的比例。不然,这种比例一旦倾斜,则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择偶观,甚至是一生。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善用这种智慧与情商,不要让自己爱的偏颇,成为孩子心里永恒的伤痛。

如果你感觉到父母的偏心对待,那是时候来一场掏心窝子的对话了。当然,我们也得适当体量我们的父母,易地而处,我们自己也无法做到完全公平,不必太过计较。最重要的是请爱自己,无论父母、伴侣还是孩子都只会陪你半路,这辈子陪你时间最长的就是你自己,拥抱自己、热爱自己,当你从自己折获得的爱够多了,父母的偏爱你也不会执着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