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点击上方“聂文涛精准健康管理”订阅!
糖尿病并发症指的是什么?
有些人把糖尿病并发症进行广义定义:那些在糖尿病人群的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的疾病,都可以认爲是糖尿病并发症。这样一来,糖尿病人群由于身体抵抗力差更容易感冒,就可以把感冒归结为并发症。很容易地把上百种疾病都归结为糖尿病并发症。
但是,这种分类看似有道理,却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只能产生混乱。我们总不能把糖尿病人的所有疾病都归结为糖尿病并发症,所有问题都依靠血糖控制来治疗吧?而且,这种治疗方法看似有简单有道理,但是没有好的效果,更容易让病人由于小的疾病没有得到好的关照甚至错误的医疗,导致更大的健康问题。
这种错位的思考逻辑,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这里,我们谈论的糖尿病并发症是:世界卫生组织把糖尿病并发症分爲微血管(因小血管损伤)和大血管(因大血管损伤)两类。
微血管并发症包括对眼部的损害(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对肾脏的损害(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对神经的损害(神经性病变),导致阳痿和糖尿病足(包括严重的感染导致截肢)。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肌梗塞,中风和没有充足的血液流向腿部(外周血管疾病,中医也叫脉管炎)。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糖尿病并发症指的是糖尿病人患有的各种血管损伤性疾病。在现代西方医学为主导的治疗方式下,糖尿病人的各种血管损伤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对糖尿病并发症进行这样的定义和分类,有利于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并发症的治疗和缓解。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
01
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什么叫高胰岛素血症?
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过高。
产生高胰岛素血症的常见原因有二:
(1)一个是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过多。我们知道,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人胰岛素分泌不是减少了,他们的胰岛细胞功能不是丧失了,而是亢进。说得再清楚些,就是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高。
2型糖尿病患者就是胰岛细胞功能亢进;人体为了抵抗血液中过多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带来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神经等的损害,抵抗高胰岛素本身带来的血管内皮细胞损害等,进行一系列的自身保护性反应,其表现就是胰岛素抵抗。
(2)另一个是外源性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导致的比生理需求更多的胰岛素出现在血液中。
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早期进行治疗,就是雪上加霜,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高的情况下再加上外源性胰岛素,导致高胰岛素血症成为糖尿病人普通面临的严重且长期的问题。
高胰岛素血症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各种血管性并发症的提前发生。这是一个大问题。
02
营养不良
糖尿病患者往往被告知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几乎什么都不能吃。人不吃那还能活吗?所以大量糖尿病患者因为营养不良而出现各种疾病。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物质匮乏而营养不良,而大多数糖尿病人却是因为错误的营养观念和行为方式导致自身严重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后出现各种疾病最后导致糖尿病患者衰竭死亡,这是目前造成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给它列入到第二点。
03
低血糖和相对低血糖
低血糖是比较好理解的。当血糖低于3.9mmol/L时叫低血糖。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现代医学一刀齐的做法。有的人低于3.9mmol/L,但没有低血糖损害;有的人血糖在5mmol/L以上时就有了低血糖损害。
比如,有的人血糖5.7mmol/L-5.8mmol/L,远高于低血糖的定义3.9mmol/L,但是他就开始出现虚汗、饥饿、身体没有力量等等。出现这样的症状表明,他身体正在受到低血糖的伤害。所以每个人发生低血糖的值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现在有一种趋向叫“保护多数人的倾向”。就是说,多数人是3.9mmol/L才出低血糖,你5.5mmol/L就出现低血糖症状我不管,我仍然要给你降糖降到3.9mmol/L。这样的做法现在比较流行。但是这种做法是错的。
我们把高于低血糖定义且身体已经经受低血糖损害的血糖称之为相对低血糖。
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得损害。低血糖还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
低血糖首先损害的是神经系统。这些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与低血糖或相对低血糖非常相关。现在流行的说法有:高血糖可能与并发症相关。为什么可能呢?为什么不说高血糖是导致并发症的原因呢?没有证据嘛。有证据的是低血糖和神经损害性并发症相关。
无论是否是糖尿病人,都可能产生低血糖。糖尿病人更容易产生低血糖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1)人体处理糖代谢能力衰退
(2)错误的饮食控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3)大量长期使用降糖药物,造成药源性低血糖。药源性低血糖是胰岛素等药物引起的首要并发症。
04
错误的医疗方式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第十二页有一句话,大概是“ACCORD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你看懂了吗?
在ACCORD研究的英文报告中,我们很容易明白。那就是严控血糖的治疗方法导致更多的患者死亡。
美国国立心肺及血液研究院发起的ACCORD研究分组方法:放宽血糖组要把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在7.0%?7.9%,严控血糖组要把糖化血红蛋白要严格控制在6%以下。三年半之后,严控血糖组死亡风险增加22%。出于医学伦理和患者安全的考虑,原定五年的研究提前结束。
死亡与原因的表述,显而易见非常清楚。而上面这一句里面加上“全因”二字,突然原因不明起来,让许多人陷入云里雾里。
刚才那句话就是专家讲的。我没有针对谁的意思,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位专家讲的。现在的一些研究的确有这样的倾向:越让人听不懂,越发让人觉得深奥。让人听懂似乎就是下里巴人,不让人听懂好像就是阳春白雪。在一些人看来,能够让人听不懂,那就是学问,就是专业。所以,大众也把善于这样讲话的叫做“砖家”。 一说话就让人头晕,好像被砖头敲打了一样。
为什么让人听不懂?
人听懂了就没有人乱降糖了,同时由此也可能无辜地受到一些相关利益者的谩骂和攻击。或许这样的暧昧有利于明哲保身。总之,世界上如此有影响力的研究,让美国糖尿病协会改变血糖控制方法的研究,在中国却变成说不清楚原因的了。
我刚才讲了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是高血糖吗?不是,是并发症!也就是说严格控制血糖的结果是并发症得的更多了、得的更重了,所以死亡率上升。
既然严格控制血糖导致死亡率上升,那么放宽一些血糖显然是避免或减缓并发症。
这么多年卖降糖产品的人搞了那么多虚假的研究,也得不出结论说高血糖是导致并发症的根本原因,只能用“可能”两个字。
据说挪威、美国,还有以色列都曾经发生过医生罢工的事件,分别导致了死亡率下降百分之三十多到百分之五十。死亡率下降了!可见,医疗错误和死亡风险具有高度相关性。有时候,医生的罢工有利于病人存活率的上升。
总结并发症增加和死亡风险增加的原因
一、高胰岛素血症;二、营养不良;
三、低血糖;四、错误的医疗方式。
如何推迟并发症的发生?
为什么我们用“推迟”来表述会更好一些?
因为即使你用任何方法,包括使用桑*子在内,包括我们治好了很多糖尿病并发症,甚至是康复了一些糖尿病,都不能避免人最终会大量的死于血管疾病。有糖尿病的人会大量的死于血管疾病,没有糖尿病的人也会大量的死于血管疾病。只不过区别在于有的人活了六十多就死于血管疾病,有的人则活了九十多才死于血管疾病。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无论我们成功的帮助过多少糖尿病人,使他们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无论人们对桑*子的感情多好,都避免不了一种结果,就是大量的人仍然会死于血管病,而且是无论你是否是糖尿病人都一样。
说到这里我们就清楚了,就是我们的方法只是一定程度的、一定限度的有效。也就是我们的工作只是为了两件事情,第一,让人活得更久一些,但最终还会死亡的;第二,让人活得更好一些,但最终好日子会走完的。简言之,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让人活得更久一些、让人活得更好一些。
如何让人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01
不要过量使用胰岛素
同样是刚才我提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编写说明第七条关于胰岛素起始治疗的起始条件。
第一,口服降糖药物无效时使用。这也就是说,不是很多医生口中说的“胰岛素没有副作用,越早使用越好”,是在口服药物不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时才考虑使用。
第二,在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或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的情况下才考虑是否使用。
第三,即使符合这样的条件,使用的时限也为两周到三个月的短期使用。
这是在《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编写说明的第七条,基本上是原文。
而我们常听到的是胰岛素越早使用越好,它比口服药的作用小,应该长期使用、终生使用等等,是没有依据的。不是高楼大厦里面说的就是真话。说话的是人,与是否在高楼大厦里没有关系。这是我们要记住的。
明显地,过量使用胰岛素会使我们患高胰岛素血症的机会增加,使我们患血管性并发症的机会增加。
02
注意全面营养
尤其是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标准公布了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标准,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应该占食物的总比例占55%到65%,第二年也就是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荐了这个标准。
从到的二十年中,作为世界主流的糖尿病营养主张是高碳水化合物的主张,可是我们听到很多医生告诉患者不要吃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你看,我们听到的东西往往跟真实是相反的。但是,这也不能作为一个规律来理解。只要是医生告诉我我就直接往相反了做,也是不行的。如果这样做的话风险也是很大的。医生有时说的不对,但不是每个医生每次一定都在说谎,千万要注意这一点。只是,确实有许多医生说的话和真实相差甚远,站在了真实的反面。不是做个听话的好患者,就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治疗。这是关于营养问题。
03
严格防止低血糖
严格防止低血糖这一点很重要。我早年提出这些问题时也挨过不少骂。挨骂是挨骂,还是要讲。低血糖对人体的伤害非常重;与之相反的是血糖稍微高一点可避免人体伤害。这些都可以在国家标准中找到相关的文字。低血糖或相对低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严格避免。
04
行为干预
最后一点,要避免或者延缓甚至摆脱糖尿病并发症,或者严格说至少我们较长时间的摆脱糖尿病并发症,我们就要采取正确的行为干预。
因为糖尿病是行为方式疾病。说到行为干预可能大家会想到五联技术、桑*子、可能会想到我们所指导的糖尿病康复运动等等,这些都是。
医者的追求
再重复那句话“所有的方法在时间面前都是脆弱的,不是所有的人疾病都能好的。但是正确的方法总能给人带来希望、正确的方法总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人在走向健康,而不是说从头到脚所有的疾病都是终生疾病、所有的疾病都是不能够康复的”。
现代的一些研究者和医生善于把疾病描述成终身不可治愈。但正如上面所讲,大部分人会死于心血管疾病:一些人可能60多岁时死于心血管疾病而另一些人是90多岁。不能只强调死因而忘却时间。
把所有的疾病都描述成
永远不能治愈、永远没有希望,
不应该是医生的主张和医学的追求。
让人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这才应该是医者的追求。
---聂文涛
广东聂文涛中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值得您信赖和拥有的私人健康管家!
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