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控制标准的改变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0102.html

导读

糖尿病的诊断和控制标准发生多次改变。标准的改变不仅是学术观点的变化,而且涉及到无数人的健康与生命。以史为鉴,了解怎样的原则和标准更适合自己,对糖尿病人而言,是生存的重大课题。聂文涛医生和大家分享糖尿病医学史上的这些重大改变。

我们这次主要讲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控制标准的改变。

1

疾病诊断标准还有很大变化吗?

有,而且变化大得惊人。

(1)诊断标准变化之-空腹血糖

在年之前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大于等于7.8mmol/L。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在诊疗标准中改为7.0mmol/L。

这样一来,原来血糖处于7.0-7.8mmol/L的人群,在诊断上突然从非糖尿病变成了糖尿病。为什么要做如此大的改变呢?

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诊断的目的不同。前面的诊断是出于考虑血糖可能对健康是有影响的;后面的诊断是一种筛查。医学上的筛查目的是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2)诊断标准变化之餐后血糖

不仅如此,实际上在后来的诊断中又加入了新的内容。比如说加入了餐后血糖标准-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在年和年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的普查中就采用了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大于等于6.7mmol/L。这就把诊断标准又进一步降低了。

而血糖在这个附近的人群是相当大的,所以每降下来一点都会引起发病人数的巨大变化。

(3)诊断标准变化之糖化血红蛋白联合餐后诊断

之后,据说是有一种方法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餐后诊断可以把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到50%。

(4)思考数据增长与现实增长

从各种数据统计来看,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在数据上呈现急剧增长甚至爆发的局势。从以前的不到千分之一(罕见疾病)增长到百分之九点七(流行高发性疾病),甚至有的说增长到百分之五十(恐怖性大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之说以出现发病率那么高,一部分原因是通过诊断标准的改变,使原来诊断不是糖尿病的患者变成了糖尿病的患者;另一部分原因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带来了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长。

总之,这样的数据反映出的问题是:诊断标准越严格,越多的人被更早诊断为糖尿病。在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下,得到的结果却是:糖尿病越预防越多,越治疗并发症危害越重。

在不改变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情况下,为改变这样的结果,西方医学想到的概念是:建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标准。

2

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的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血糖诊断标准之外还有一个血糖控制标准。

(1)最初有人提出的控制标准低于诊断标准

控制标准最初有人提控制到6.1mmol/L以下,餐后控制到7.8mmol/L以下。

显然,控制血糖标准的提出,让更多非糖尿病人对血糖进行强行药物干预,是客观上增加高血糖治疗人数的一种办法。这就好比为了防治癌症的发病,让健康人提前进行化疗一样。这种策略的好坏就不讲了。

(2)在年之后发生了变化,提出对住院患者控制血糖标准高于糖尿病诊断标准。

比如说,美国糖尿病协会在年公开的诊疗标准中就把住院患者的空腹血糖参考范围定为7.8mmol/L到10mmol/L;后来这个标准又提高到7.8mmol/L到10.2mmol/L;年3月6号美国内科医师协会把预期不超过十年的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设定为:如果健康状况好转则血糖不设上限。

(3)现代医学对高血糖的态度

这些改变代表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态度:认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应该高于健康人的血糖水平。

我们看到诊断是空腹7.0mmol/L,控制则是7.8mmol/L到10mmol/L,或者7.0mmol/L到10.2mmol/L,或者根本不控制,不再设置上限。总之都是高于空腹7.0mmol/L。这也就是承认了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一些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更有好处。

所以关于背后这些变化都发生了哪些故事,有哪些临床证据,或者是说哪些研究成果,今天就不讲了。总之,把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在健康水平对糖尿病患者是有害的。

3

中国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改变

中国的这种血糖控制标准有没有变化呢?也有。

(1)年的变化-强调尽早使用胰岛素

在年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一个年会上,诺和诺德公司的一位专家认为血糖高于6.1mmol/L就应该使用胰岛素了。他说因为胰岛素没有副作用,使用胰岛素就不得并发症。

总之,年之后在中国出现了一个非常严格控制血糖的局面。医院的各个领先专家纷纷登上中央电视台,要求中国患者把空腹血糖控制到6.1mmol/L以下。

但事实情况如何呢?使用胰岛素得并发症的太多了。现在使用胰岛素得并发症的可以问一问这个承诺算数不?肯定不算数了。

(2)年的变化-重视强化血糖控制风险

我们看一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第12页的几句话,“采用强化血糖控制措施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发生的风险。相反,ACCORD研究还显示在上述人群中强化血糖控制与全因死亡的风险增长相关。”

也就是说,当时努力号召把血糖降下来的结果并没有预防血管并发症,相反还导致死亡率上升。很多医生和患者到此时才明白,努力控制血糖八年、十年,结果却是受害者。

(3)如何面对控制血糖标准的改变

对于一个快速变化中的现代医学,其观念的颠覆常常出现。比如,年我们努力宣传血糖要严格控制到6.1mmol/L以下,在年则是完全相反的。医学发展经常是这样的,搞一搞就相反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人说这表明现代医学是科学的,因为它能够自我否定、能够自我发展。可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如果努力地听话了十年,然后告诉我先前我告诉你的是错了!站在患者的角度,这种研究和治疗是不人道的,是错的。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医学事实上现在还很不完善;如果硬说医学是一个科学则很勉强。而且这种事情不仅仅发生在糖尿病上,几乎发生在所有疾病上。在客观上来说,现代医学的标准变化如此迅速,仅仅从血糖控制来看,从年到年就已经出现了颠覆性的指导。医学只能向前看,走正确的路;而对于从前的指导和治疗的正确和错误则承担不起责任。没有人能承担了这个责任。

4

医学标准、指导与服务

医学研究与实践发现,对糖尿病人而言,不放宽血糖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更有害。但原来大部分的医疗服务围绕以严控血糖为中心。这样一来,在糖尿病的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西方现代医学在没有准备好医学服务项目的前提下,医学指导标准发生了改变。

我们来看一下,医学指导和医学服务的关系。

回顾医学与服务的历史

例1,当初说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一定要查血糖;那时有服务项目:便携式血糖仪出现了。我让你测血糖你也不用费劲,马上提供一个服务,我卖给你便携式血糖仪。这种改变都是有相关服务直接跟上。

例2,血糖控制标准的改变。比如说让你血糖降下来,你降不下来则给你提供胰岛素。给你提供混合的胰岛素,给你提供各种人的、牛的各种胰岛素,给你检测胰岛素等等。总之,让你降血糖,这个标准提出来之后有一个服务跟着。

问题:出现在年、年之后。大量的实践证明:以前说降糖有好处的实验是不可靠的,实际上降糖是有害的。这时,这个发现非常意外。相对于这个发现,还没有准备好给大家怎么服务。

这样一来,年到现在九年时间,糖尿病在这个领域出现了一个真空。

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糖尿病的真实危害的发现,以及对血糖认识在进步,但国际上的大型公司并没有相关服务跟上,没有来得及出相关产品。比如,人们还在努力去吃无糖食品,尽管现在证明无糖食品对糖尿病是有害的!因为那个只能够用来降糖,并不能真正改善你的健康水平。但是怎么办呢?人们在不知怎么办的情况下,决定观望,继续原来方案。

中国的标准与执行的现实

我们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看到:对感觉身体不好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范围已经改为5.6mmol/L到10mmol/L。空腹血糖10mmol/L都可以,这是中华医学会的标准!其实中华医学会的标准实际上是行业标准。它是可以在国内用来作为判定治疗正确和错误的依据。它是一个很权威的,医院都要遵守的。

医院都不遵守。医院,在空腹血糖参考范围那里还写着3.9mmol/L到6.1mmol/L。可能也能讲出道理为什么不遵守,这个也不探讨。

5

血糖控制标准变化的根本所在

血糖控制标准变化,其根本在于糖尿病的真正危害本来就不在血糖上。糖尿病真正的危害是在并发症和生命长度上。

血糖控制变化的根本

(1)是不是糖尿病放宽了血糖控制就没有危害了?

当然不是。糖尿病的真正危害本来就不在血糖上。糖尿病真正的危害是在并发症和生命长度。也就是,对生命质量和生命长度的威胁,才是糖尿病真正的危害。很早就有一个说法,叫高血糖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2)医学观点在发展,但落实可能会滞后

现在我们知道,而采取严控血糖的策略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问题,又使糖尿病人健康进一步损害,是雪上加霜。

但是,医学的观点对大众的影响是滞后的。医学上已经颠覆的观念,在实践中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经过之前多年的宣传,患者害怕的往往就是血糖。

医院或者某些单位对住院患者严格控制饮食,把吃的量搞下来,然后血糖也就下来了。血糖下来了可是身体不如以前好了!身体也没劲了,精神也不行了。这就是当身体健康和血糖比起来,把血糖放到第一位的后果。

如果真的认识到血糖不可怕并发症才可怕,那么就应该保留高一点的血糖而让身体更好一些。

6

现代中医的主张与实践

首先我说明上述这些变化并不是我提出的。第一,我提出的要比这时间早得多。第二,我反对对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刀齐。

如果说我同意我只同意年3月6号美国医师协会的观点:为了身体好高血糖可以不设标准,血糖控制可以不设上限。我只同意这个。

降血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身体好,让人活得更长久,如果舍去这个目的而降糖就是错误的。

显然,聂文涛医生的主张要比美国内科医师协会更具体。聂医生的主张:通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对并发症变化的情况以及对糖尿病体征进行综合评价,来确定身体正在往好走还是正在往坏走,由此来评价这个血糖是否为健康带来好处。

我这里要说明的是血糖性质区分量表并不是我对糖尿病人血糖认识的本意。因为早在年末年初我就感觉到糖尿病人的高血糖对糖尿病人应该是有好处的,在年3月6号之前说这样的话风险太大,我委婉地表达:如果你身体变好那还怕什么高血糖。可以说,年3月6号美国医师协会的主张,也代表了世界糖尿病研究的反思。出现这种变化是超出了我原有的预期,也使我很放胆地对糖尿病人的高血糖作出一个比喻:

高血糖相当于救火车,身体衰退相当于火灾,降糖方法类似掀翻救火车。我们不去硬降糖并不是你身体没有问题,而是你身体的问题很严重,需要高血糖,也需要我们帮助你解决。这才是我们对糖尿病的真正认识、真正态度。-聂文涛

影响人体健康和衰退的因素很多,有些不可控、有些突发,所谓应急状态。比方说最简单的感冒,谁也不知道哪天就感冒了,疲劳了。身体的很多变化是不可完全预知的:有时尽管患者身体出现了很多好的变化,但也可能突然就又出现了身体不好,出现了糖尿病体征等。像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从预防控制衰退的角度来面对糖尿病,才是正确的方法。它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生存得更久、活得生命质量更好。也就是,让糖尿病人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很多认识或了解我的人都关心桑*子对糖尿病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我在二十一年以前就开始使用桑*子应对糖尿病。我今天通过近半个小时的讲解是想告诉大家,在桑*子应对糖尿病的经验中,我深刻认识到:糖尿病观念的根本改变是十分重要的:

糖尿病的发病表明:第一,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第二,身体现在需要高血糖。这样的认知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最关键的第一步。-聂文涛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认识,即使桑*子也未必能够保全你。所以,我们对糖尿病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态度。

愿祖国医学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

复兴传统食饵技术传递健康管理知识

超越无糖食品的聂文涛健康管理

武汉佑甲中医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