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运动也是把双刃剑,稍不注意,就可能适得其反。
80岁老人用实际行动证明“管住嘴,迈开腿”,行之有效
据WHO数据显示,全世界有4.2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每11个人里面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而2型糖尿病最常见,占90-95%,就目前的医学水平,尚无法根治糖尿病。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很多糖尿病患者就因为不注意控制血糖,后期才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我爸是在快五十的时候检查出来糖尿病的,主要的症状就是,口渴,每天大量地喝水,上厕所频繁,最重要的是消瘦得很快。
一开始,家里人都以为是工作太累了,直到表姐来家里吃饭提了一下,我们才注重起来。这一检查,就确诊了糖尿病,而且是因为遗传,我奶奶就是糖尿病。
确诊之后,就带着爸爸来大城市住院治疗了,好在血糖还没有太高,我记得是13点几吧,医生说吃药治疗,不用打胰岛素,这个结果也算是让我们全家松了一口气。
我爸的病房一共4个人,其中最大的80岁。这位爷爷说自己二十几岁就患上糖尿病了,每隔几年就会住院一次,这么多年他也一直控制得很好,我们在出院回家之前,跟他请教如何控制血糖,他就说了6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住院期间,我们也确实看着爷爷这么做过来的,他随身带着一个厨房电子秤,每顿饭都会量一下,确保在自己的饭量里面。而且,他每天早晚都会出门散散步,哪怕在走廊里来回逛逛也是可以的。
他说,自己坚持了五十多年,这些习惯早就深入骨髓了,他已经80岁了,但一点糖尿病的并发症都没有,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自己每天都在坚持。
办出院手续的时候,医生也是这么跟我们说的。
我爸也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回去之后,他就按照医生的嘱咐以及那位爷爷的经验总结,每天除了饮食上格外注意之外,他每天早晚都会出去走路,时间起码保持在1个小时以上,他这一坚持,就是5、6年。
显然,这种做法是有效的,我爸这几年的血糖确实控制得很好,跟正常人一样。
或许是长时间的高压积累,我爸的膝盖还是出现了问题,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说我爸的膝盖磨损得挺严重的,如果再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并明确表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高强度运动了,毕竟对于我爸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之前的运动量已经不适合他了。
经过这件事,我爸现在每天已经把运动量缩短到原来的一半了,至于膝盖的磨损造成的疼痛,目前还在吃药治疗。
相信了解糖尿病的人都听说过“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话,确实,饮食和运动对于治疗糖尿病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要明白,量力而行这个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通过大量的运动来控制自己的血糖的,还得根据自己的身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适当的运动确实有益健康,但应该掌握科学的运动方式
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开始衰老,免疫力和抵抗力也会逐渐下降。尤其是到了60岁以后,身体的各个机能都会慢慢退化,尤其是记忆力。很多老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一秒还在想的事情,下一秒可能就不记得了。因为记忆力的衰退,注意力的不集中,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有这样一项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天步行步,可以帮助改善注意力,同时还能提高记忆力。
这个研究针对29个60岁以上记忆力不太好的老人,进行了一项长达两年的持续性研究,研究人员每天记录老人们的身体活动记录,计算他们的活动步数。然后,研究人员把这些老人分成了两组,一组是每天走路步以上,一组则是每天步行少于步。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中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确实很有裨益。
除此之外,适当的运动还有以下几个好处:
1.提高心肺功能
我们在走路的时候,身体会进行有氧呼吸,这个时候,心跳会加速,呼吸频率也会增加,那么我们的心脏肺部周围的肌肉就会得到锻炼,一定程度上就会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还能增加肺活量,降低血液供应不足的风险。
2.降低三高风险
高血压算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困扰了,又因为不常运动,身体功能下降,再加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高血脂、高血糖也就找上了门。如果能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就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血脂的分解和排泄,还可以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这对于有三高的人来说真的非常有用。
3.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导致关节疼痛是一种困扰老年人的高风险疾病。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老年人的骨骼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尤其是钙元素不断流失,骨骼力量和骨骼密度都会有所下降。如果能够保持稳定的运动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骨密度,锻炼关节韧带,防止关节损伤和骨质疏松症。
运动是把双刃剑,要把握好度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运动同样如此。总听人说:运动有利健康,但有利健康的前提是,适量运动。如果过量运动,反而对身体有伤害。
1.首先,要避免错误的运动
第一种就是不合理的运动强度。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自然每个人的运动强度也不一样。有些人可以一次性走一万步没有什么异样,而有些人走到步就能感觉到明显的不适了。
特别是对于有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运动量更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切记运动过量。
第二种就是运动的持续时间不合理。
运动时间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过短或者过长都不合适。低强度、间断、有节奏的运动方式更合适中老年人,在运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舒服,就要停止锻炼。
2.选择合适的走路方式和时间
经研究表明,中老年群体促进健康、提高体质的最低推荐量范围为:~步/天。身体虚弱的人每天步行步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人,步行步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走路的时间最好有个固定的时间段,比如说:早上7:00~8:00,晚上在19:00~20:00,每次持续时间30~50分钟。
3.步行要注意膝盖损伤
虽然说走路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但也不是说就适合所有人的。比如说过于肥胖的人群和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人群,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太胖的人,容易增加膝关节的负重;而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人,走得多了,会增加膝关节磨损,让骨质增生加重。
写在最后:
适量运动确实对身体有好处,年纪稍长的人,如果每天都能保持合理的运动量,确实大有裨益。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有的人可能每天早晚1小时走路没有问题,但有些人却并不合适。
总结就是,运动应量力而行,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只要是符合自己需求的,不管运动量多少,都是有益的。
你们身边有早晚都会散步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