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7日讯中风的抢救,时间就是大脑。要做到尽快送医,能快而准确地识别脑卒中非常重要,牢记两个“”在关键时刻能救命。10月29日是“世界脑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卒中,重在预防”。27日下午,长江日报大型融媒体系列直播“医聊百科”公益科普访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黎逢光和神经外科主任蔡润做客直播间,与网友现场互动,送上脑卒中急救宝典,教大众如何科学呵护脑血管健康。网友纷纷点赞称,这场科普讲座干货满满。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黎逢光(中)和神经外科主任蔡润做客直播间。 记者刘璇 摄直播中,两位专家对“脑卒中到底有多可怕”“生活中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中风救治中,哪件事最重要”等大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深度解读了脑卒中相关知识。黎逢光表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性疾病,因此及早识别和送医治疗至关重要。脑卒中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也就是脑梗约占80%,出血性中风约占20%。他指出,脑梗和脑出血在早期仅凭症状很难判断,正确的做法是及时送医,做个CT检查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判断究竟是梗死还是出血。01:09生活中,一旦家人或者身边的人发生脑卒中该怎么办呢?直播中,黎逢光告诉大家:牢记两个“”,关键时刻能救命。第一个是快速识别的“”法。“1”看患者脸部是否对称,是否有口眼歪斜;“2”让患者两只胳膊平举,查看是否一侧无力;“0”(聆)听患者口齿是否含糊,言语是否清晰。只要有以上任何一种症状,都要警惕脑卒中的可能。第二个“”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千万不要等等看,也不要再观察观察。01:08蔡润告诉市民,拨打后,患者应立即躺下保持平卧,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是患者想吐,要让患者把头偏向一边,以免发生呕吐后将内容物吸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或是窒息,然后安静等待的送医。如果家里有血压计,可以监测一下患者的血压,发现血压升高时,先别着急降压,等到休息数分钟之后再测一次。一定记得把结果告诉医生。目前脑卒中院内急救水平与国外并无太大差别,救治效果却千差万别。黎逢光指出,问题主要出在时间上。病人发病后没有在第一时间送医,有部分患者虽说是在时间窗内送来的,但本人或家人在签署溶栓取栓同意书时犹豫或是拒签,也会导致抢救时间被一分一秒地耽搁。黎逢光主任给网友讲解脑卒中送医要牢记两个“”。
记者刘璇 摄针对很多老年人一到冬季就打扩管针预防中风发生的行为,黎逢光表示,不科学,也不靠谱。他解释,扩管药虽然有一定的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但不能改变血管的状态和已经发生粥样硬化的动脉。要预防中风的发生,关键是控制引起卒中的高危因素,除了严遵医嘱服药治疗基础病外,高危人群还应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来稳定斑块和防止血脂在内膜的沉积。那有没有什么手段能早期筛查卒中的发生呢?蔡润建议市民每年做一次颈动脉彩超。他指出,给大脑供血的4支血管都要通过颈动脉,颈动脉的位置表浅,容易看到血管的狭窄情况,因此颈动脉彩超也成了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60岁以上的人群要常规做颈动脉彩超筛查,年轻人中有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家族史的,在年满40岁后也应该每年做一次。蔡润主任对网友关心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记者刘璇 摄至于发生中风后,到底应该把病医院,医院,专家也给出建议:医院的时间差不太多,医院治疗;如果路程相差比较远,医院先治疗再转诊。症状轻微的,医院治疗;症状严重的,医院。关于如何预防脑卒中,黎逢光给出了针对性建议。他表示,脑卒中虽凶险,但并非猝不及防。除了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外,还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天冷出门时注意头部保暖。此外还要积极治疗房颤、先天卵圆孔未闭、外周动脉性疾病等,并定期接受体检。直播间的互动让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脑卒中防治的知识,也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尹茜 李林牧 视频制作刘派 严婷)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