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奋斗者正青春丨郭佳潜心护理用心育人做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红网

编者按:年是*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同时是中国共青团成立周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红网时刻新闻即日起推出《奋斗者·正青春》栏目,讲述当代青年如何传递百年青春火炬,用怎样的青春热血和奋斗激情迎接*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郭佳正在聚精会神给同学们上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张兴诚长沙报道

“护士不就是打打针、发发药吗?”

“护理工作还能出博士,还能出院士?”

对护理工作多一些了解的人,或许可以容易地对第一个疑问进行反驳,但若说到护理也需要“科研”,也能够走出院士,不少人可能就“迷惑”了。

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确实是“能”。

在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就有这么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女教师,不仅在27岁时获得中南大学与耶鲁大学联合培养的护理学博士学位,37岁晋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更在38岁时当选为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她就是郭佳老师。

多年来,她带着对护理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潜心护理教学与科研,为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科学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郭佳在耐心地辅导学生。

深耕护理结出硕果

作为国内护理领域的优秀人才,郭佳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也曾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上大学之前,护理工作在她眼里,与在普通人眼里“打针发药”的印象没有什么两样。但随着认识的深入,尤其是读研、读博之后,她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作用不仅局限于打针发药、缓解和治愈疾病等健康促进方面,更能在人类疾病预防和康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指导,而要想在理论或研究方面实现突破,改变当前某些困扰人们的现状,必须有人潜心科学研究,在护理科研中努力探索。

郭佳立志要做的,就是那个探索者。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她把科研的重心放在了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领域。促使她作出这一决定的契机,缘于硕士二年级时聆听的耶鲁大学护理学院院长MargaretGrey教授的一次讲座。

Grey教授因开发应对技能训练以帮助1型糖尿病患儿提高疾病适应水平的研究而全球知名,她的讲座让郭佳深刻认识到,1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预后,90%靠的是护理。但在当时,这一特殊人群尚未受到国内临床和科研人员的重视,患儿患病后的疗效往往不够理想。这让郭佳很受触动。

年夏天,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美国雅礼协会的资助下,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郭佳前往美国耶鲁大学,跟随Grey教授的研究团队学习一年。这一年,她接受了系统的护理学博士生核心课程的学习,并在Grey教授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组工作,真正开始了1型糖尿病管理的研究。

国际高水平的科研启蒙,给了她莫大的科研热情,奠定了扎实的科研基础,潜移默化中,她对护理学科的认可开始深入骨髓。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发现,由于年代久远,经典的儿童时期慢性疾病适应理论模型,已无法解决当下治疗中的新问题,也无法回答诸如各因素间如何相互作用、患者适应水平如何等问题。基于此,她和自己的导师一起,率先构建并验证了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适应理论模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解决了我国在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方面缺少相关理论模型的难题。

郭佳的这一成果对中国今后1型糖尿病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改善患儿的疾病适应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代谢控制水平发挥了关键作用。

年,郭佳开发并验证针对国内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应对技能训练(CopingSkillsTraining,CST)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是护理领域较早获得该基金资助的项目。她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和科研,并且不断思考着如何让更多患者从预防、护理科研中受益。

年和年,郭佳分别进入中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博士后的学习经历让她接触到了妇女慢性疾病预防领域。年,郭佳获得美国中华医学会公开竞标项目资助,对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农村妇女实施生活方式强化训练,开发了一套训练方案及配套标准化视频,该项目近几年成功推动了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和弱势妇幼群体健康促进服务的落实,并有望成为湖南省妇女慢性疾病精准预防实践的突破口,在国内外护理学科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接受学生们的生日祝福。

亦师亦友醉心教学

“老师性格很开朗,亦师亦友,和她在一起没有代沟,我们很尊重和喜欢她,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年晋升为副教授并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年晋升教授并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自年留在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任教起,在醉心科研成果频出的同时,郭佳也一直是一名深受学生尊重与喜爱的老师。

她认真评估教育现状,开发教学手段,立足护理教育,主编或参编了两部教材,参与开发了一门国家级和两门省级一流精品在线开放本科课程。

她不断革新教学模式,以“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获得学生们一致好评。

她推动“思*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教学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中,通过讲述医学先贤爱国事迹,讲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不断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们选择学医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她十分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总是告诫我们要多读文章,多思考,多问为什么,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的办法。郭老师还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对我们的论文进行严格的批注,有时甚至花上几个小时为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提起郭佳,她的学生都这样表示。

她与团队一起开发了针对护理硕士和博士生的《循证护理》《循证护理理论与实践》和《UtilizationofResearchinEvidenceBasedPractice》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前沿性循证基础课程,提升了学生们运用循证证据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年-年期间,她共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2名,其中3名研究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2名研究生获得中南大学校长奖学金,7名学生获得省级及校级课题,4名学生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

因为教学工作突出,她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中南大学-学年优秀班导师”“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教师发展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部属高校正高组二等奖(排名第三)、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实现了科研、教学双优同进。

和同事们并肩作战。

服务社会心怀博爱

在做好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同时,郭佳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用一颗博爱之心在社会服务方面贡献力量。

年6月至12月,郭佳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学习循证护理实践方法,此后,她致力于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解决临床实践问题,已参与指导了10多个医疗机构完成50余项证据转化,累计培训近名医护人员。

她带领团队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