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人防并发症,要从这三点入手糖尿病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医院哪最好 http://m.39.net/pf/a_4439528.html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糖尿病患者除了经常性地监测指血糖外,还应定期进行一些相关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人要想不得并发症,先要从生活上入手把血糖控制好,比如饮食和运动要做到位,然后再定期筛查并发症,就能很好的预防并发症了。

一、糖尿病人饮食合理血糖稳,不易得并症:

1.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

2.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有些病*感染会诱发糖尿病。

3.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控制糖类的摄入量是关键,因为蔗糖和葡糖糖的升糖指数很高,所以要少吃。一般果糖是可以吃的,因为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所以一般不建议食用。

4.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抗生素过量也可能诱发糖尿病。

二、糖尿病人要学会用运动降血糖,血糖好就能防住并发症

1.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注重采取低冲击力的有氧运动。其中最简单也最适合中老年患者的运动项目就是散步。

2.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太热和太冷的天气运动,要养成每天睡前及运动后检查双脚的习惯,看看足下有无受伤、破皮或长水泡。

3.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必须要有充分准备,随身携带饮料、食品,以备不时之需;运动时要注意低血糖的防范及足部的保护。

三、糖尿病人定期筛查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要怎么做?

医院张永红主

任指出,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复诊,医院对患者定期进行糖尿病教育,监测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各器官的功能变化,随时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连续的、动态地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纠正其不正确的就医行为,平复心理,增加治疗的顺应性,降低神经、肾脏、眼底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那么,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以了解自己的病情,早期防止并发症呢?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机体代谢有关的检查,另一类是与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01

血压、脉搏、体重及腹围/p>

最好每周测1次,至少每月测1次。

02

血糖/p>

至少每周选择1天测量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是从每餐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若用胰岛素治疗或病情不稳定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时,还要增加监测频率。

03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它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呈正相关关系,建议每2-3个月检查1次。

04

尿常规/p>

通过检查尿糖、尿酮体、尿蛋白,排查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各种并发症。建议至少每月检查1次。

05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临床主要查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初诊的糖尿病患者该项目必查,此后要求每半年复查1次,如有异常每3个月复查1次。

06

血脂:

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应每2-3个月复查1次。

07

肝肾功能:

用于了解肝肾损害的情况,指导临床科学选药。要求每3个月检查1次。

08

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首次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做眼底检查,并要求今后每年复查1次,如有异常应增加检查次数。

09

神经病变检查:

主要检查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痛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等),可做感觉阈值测定、神经肌电图检查。

颈部血管彩超/p>

主要检查颈部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并了解有无斑块形成,颈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预测指标。建议患者每年检查1次。

下肢血管及足部检查/p>

主要检查足部有无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有无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有无肿胀、皮损及畸形。检查手段有单尼龙丝触觉检查、踝肱指数测定、下肢血管超声等。通过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建议患者每年检查1次。

心电图、心脏超声:

用于排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受损,往往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即便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也往往没有疼痛等警示症状,因此十分危险。故首诊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以后每3个月至半年复查心电图,每年复查心脏彩超。

内脏脂肪测定:了解内脏脂肪浸润情况,内脏脂肪浸润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并有促使代谢紊乱发生的危险,建议患者每半年检查1次。

动态血糖监测:

糖尿病友们的血糖可能会在某一时期因不明原因出现波动,甚至发生夜间低血糖,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可以用动态血糖监测来进行病情观察,及早干预,避免不良后果。

骨密度:

老年女性糖尿病友们尤其应该监测骨密度,提早发现骨质疏松、预防脆性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张永红副主任医师指出,内分泌专家的研究表明,与未定期复诊患者相比,定期复诊患者一年后的血糖、血脂和血压都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可进一步使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得到良好的控制,有利于延缓糖尿病所致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