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m.39.net/pf/a_5131641.html随着咱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越来越好,动的越来越少,各种“富贵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糖尿病就是其中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慢性病。
过去数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式”的增长,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糖尿病人数可谓是“冠绝全球”,目前已经有1.14亿糖尿病患者,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糖尿病人体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从而引起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葡萄糖从尿中大量排出。
糖尿病最典型的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真正有这么明确症状的“糖友”并不多见。比较常见的症状还有皮肤干燥、搔痒、饥饿感、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倦、劳累等。有时并无明显症状,仅于健康查体时发现高血糖。
糖尿病从有可追溯的文献记载至今已经多年历史了。虽然随着人们对潜在病因的逐步认识,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发展,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但仍然无法完全治愈。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特别是眼睛、心脏、肾脏、神经、血管的损伤及功能缺陷。因此糖尿病不仅要严格控制血糖值,更重要的是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易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父母或同胞兄弟有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当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6倍。
??年龄>40岁:人过中年,胰岛素的受体老化,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高危种族:美国的调查发现,黑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墨西哥人次之,白人较低。华人也是高发人群,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同等的身体条件,华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白人的1.6倍。
??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高血压和高血脂症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体重指数≥3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曾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称类固醇)并导致一过性的糖尿病患者,类固醇性糖尿病是激素的常见副作用之一。
??严重的精神病,或者长期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
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主要与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分不开,长期的恶习很容易引起身体患病,糖尿病即是这样引起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也应该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
适量、合理运动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研究指出,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配合健康的饮食,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美国哈佛大学也做过一项实验,对7万名妇女进行研究,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快步走1小时,患糖尿病的危险降低50%。
所以,正常人群或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该把运动放在预防糖尿病的重要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不拘形式,贵在坚持。
健康饮食
??以优质蛋白为主: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鸡蛋、奶制品、豆制品等,当然别忘了大豆蛋白粉也是提供优质蛋白的哦。
??多吃高纤维食物: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还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便秘的作用。每日摄入量要达到20~35g。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红豆、糙米、全麦面包等,还有绿叶蔬菜及苹果、香蕉、桃子等水果。如果每日从三餐中吃不到足够的膳食纤维,也可以额外补充一些膳食纤维粉。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作为机体物质代谢的辅酶和抗氧化剂,其缺乏及失衡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一书中也明确指出B族维生素、维生素C、D、E的缺乏都和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钙、镁、铬、锌、锰等矿物质也和胰岛素的分泌或活性相关,是预防糖尿病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吃点益生菌:相关研究者表明,益生菌有助于人体降低血糖浓度,从而能有效抑制前期糖尿病发展成2期糖尿病。
主要原理是因为葡萄糖是身体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在被吸收之前必须新进入肠道,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被吸收,然后向身体的各个组织供给营养。而肠道里的益生菌非常喜欢“吃”葡萄糖,在葡萄糖被吸收前,一部分就已经被益生菌“吃”掉了,这样就会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
保证足够的睡眠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睡得太多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对睡眠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青春期之前小儿睡眠须超过10小时,年轻人8小时,中老年人至少6小时。
控制腰围、体重
俗话说“腰围越长,寿命越短”,腰围也是评估肥胖的一个指标。就中国人群的标准,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大于85厘米时,就可以视为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诱因之一,所以,减轻体重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减压,减少不良情绪
长期不良情绪的刺激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紧张、压抑、激动等不良情绪会使体内某些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应激性地大量分泌,而这些激素均为升高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相对抗的激素,使血糖持续维持在高浓度水平,造成胰岛B细胞负担过重。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是经济发展、老龄化加快、社会压力大等综合因素造成的,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甜蜜的负担”。但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只要做到早期筛查、早期预防、早期管理,有知识也有行动,就能远离这颗糖衣炮弹。
推荐阅读
NDP专家谈营养
学龄期儿童营养补充,怎能忘了它
协和专家说
孕期糖妈妈该怎样吃?(下)
保持不胖不瘦的八个秘诀
微博:葆婴有限公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