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改善血糖控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心理状态。
糖尿病患者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如何才能培养出积极的心理品质呢?医院主任医师杨甫德教授告诉你答案。
看看你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吗
具备以下4方面的特点,你就拥有了积极的心理品质:
1.感觉自己很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心理学名词称之为主观幸福感,指每个人要依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所作出来的整体评价。比如说我们每天坚持工作、学习,每天去做很多让自己劳累的事情,但自己觉得很幸福,这就是主观幸福感。
如果您没有感觉自己很幸福,看是否被这4种想法给左右了:
(1)追求绝对安全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得了糖尿病,就必须绝对安全,不能出现并发症。你越是追求这样一种结果,越会让你压力过大,无法感受到幸福。
(2)追求绝对优越感
有些糖尿病患者总想自己各方面都特别好,不得病或者得了病也是预后最好的那种人,这叫优越感。这种过分的优越感会让我们不幸福。
(3)太在意控制感
有些糖尿病患者希望自己能够控制好血糖,控制好情绪,结果越想控制越控制不好。控制感不能过强,主要是控制自己就好。
(4)过度的思考
过度思考的人是不幸福的,表情是紧张的,有压力的。
糖尿病患者摆脱了以上4种想法,幸福感会明显增强。
2.每天感觉愉悦
你拥有让自己每天产生愉悦感的正性情绪吗?
正性情绪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个体能够产生愉悦的情绪,包括快乐、高兴、激动、信心、愉悦。
如果你没有愉悦感,请尝试以下两种方法:
(1)多想好的事情,回忆过去一些愉快的人、愉快的事,愉快的场景,总是相信自己很快就会取得比较大的成绩,这样容易激发我们内在的正性情绪。
(2)要相信自己在糖尿病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一定可以控制好血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同样有利于带来正性情绪。
3.自我效能高,非常自信
如果你不够自信,一定要自我激励,自我鼓励,提升自我效能。
每个人在同样的工作环境当中,同样的教育背景之下,但是结果可能不一样,有的人事半功倍,有的人事倍功半,这就是效能有高低。
自我效能越高的人,是自信心越强的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好这个局面,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4.心理韧性强
心理韧性指的是个体在逆境当中生存复原的能力。当遇到一些不顺利的、无法解决的,自己可能会面临巨大压力的状态下,恢复至从前的一种能力。
比如,面对突然得了糖尿病这样一个事实,你是否有信心去恢复到得病前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如果你被糖尿病打倒了,就是心理韧性太差了。
各位糖友做好以上4个方面,就拥有了积极的心理品质。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要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如乐观、开朗、享受快乐,有很多自己能够投入放松的兴趣爱好,这些对于我们培养积极的、阳光的心理品质很重要。
要有家庭的支持、朋友的支持、单位的支持以及各种社会平台资源的支持,有了这些支持,有利于战胜各种困难,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其中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尤为重要。
家庭支持是一个人最强大的内心支持。有了朋友的支持,一份快乐,会变成双倍快乐,一份痛苦,会被分成半份痛苦。
多学习他人的经验。比如说通过读书学习,通过身边的糖友取得的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
自己要有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比如说,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者果汁饮料,在出现低血糖不舒服的时候,马上服用,可以立即解决低血糖的这种难受症状。有了这种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以后,即使突发低血糖,我们也不会有恐惧,不会担心,有利于我们建设积极的心理品质。
这副可改善血糖控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良方,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用起来!本文受访专家杨甫德主任医师教授
医院*委书记
国务院*府特贴专家
北京市登峰人才
所有人点亮+,让更多糖尿病患者朋友看到这篇文章。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糖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