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经常有这种顾虑:一种降糖药用久了,会不会耐药?要不要经常换换呢?其实,降糖药效果差了,并不是耐药,是病情有变。一直吃一种降糖药,血糖就能长期稳定下去的情况,确实不存在。老糖尿病人一定经历过降糖药物治疗“升级”的历程:一种药“招架”不住,用两种药,两种不行,三种药一起上阵,或是需要胰岛素这个“救兵”。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
现在90%的糖尿病人都属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这样的,我们来打个比方:刚开始是由于胰岛“累”了,干活开始“磨洋工”。身体里大大小小的细胞好比一个个家庭,血糖就是每家每户的口粮,血液是负责口粮运输的运输队,而胰岛素是打开家门的金钥匙。血糖运来了,胰岛素打开门,家里就有了口粮。如果胰岛素不开门,血糖进不了门,拥堵在街道上(血管里),血糖升高了,每家每户也都饿着肚子,问题就来了。
在糖尿病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救急的办法,那就是让生产胰岛素这把钥匙的工厂——胰岛加倍工作。但是时间长了,胰岛工厂也招架不住,车间里的工人不断出现“过劳死”,钥匙的产量越来越少。慢慢地,依靠身体自给自足不行了,只能从外面进口现成的胰岛素来保障生活。整个经过,其实就是糖尿病从无到有、由轻到重的变化过程。
我们使用的降糖药物,特别是磺脲类降糖药物,主要就是通过各种手段“督促”胰岛工厂加快生产。当糖尿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工厂也开始出问题,再加压力让工厂多生产也是不可能了。降糖药在此时就有心无力了。这从表面上看,是药物失效了。但从根子上看,是糖尿病逐渐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不是身体耐药了,而是病情变化了。
频繁换药反而加重病情
有些糖友听说降糖药物会失效,频频换药,反而加重了病情。服用一种新的降糖药物,使其平稳发挥降糖作用,至少需要1~2周的“试运行”阶段,有些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此外,服药还要求按时按点有规律,这是为了让药物吸收进血液以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浓度,一茬能够接上一茬,药物得以持续发力。如果一个药刚开始稳定工作没多久,就又换了另一个,结果是血糖起起伏伏,加快了糖尿病进展的步伐。所以,糖友们只要血糖稳定,就不要擅自换药。
让药物失效来得更晚些
目前我们虽然不能阻止糖尿病的进展,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这个发展速度就如同坐电梯;如果能够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应对,可以放慢发展的脚步,如同走楼梯。应对糖尿病的药物很多,各有所长。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采用“联合作战”的方案,这样药物失效就可以来得更晚一些。如果胰岛工厂不生产了,就必须使用胰岛素。
不少患者补充胰岛素后,胰岛工厂逐渐恢复元气,又开始生产,这样他们就可以回到使用口服药物的状态。也有部分患者体内的胰岛工厂元气大伤,难以恢复生产,他们就需要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
控糖路上,治疗方法要见机行事,与时俱进。药物是一种“不得不”的选择。但不管使用什么样的降糖药物,都要借助饮食管理、持续运动、良好睡眠和情绪调节四个方面的帮助。这才是管理糖尿病的根本之道。降糖药和胰岛素如同灭火器一样有效,而这4个方面才是减少火源的根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