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复制链接]

1#
刘*连工作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585967.html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糖尿病的典型病例可以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表现。除此以外,还可以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饥饿感、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倦、劳累等。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水平,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诊断为患有糖尿病: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mg/d);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mg/d)。

糖尿病共分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的常见类型。

什么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主要包括

1)有糖调节受损史;

(2)年龄≥40岁;

(3)超重、肥胖(BMI≥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5)高危种族;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

(7)高血压(血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s35mg/dl)及甘油三酯(TG)≥2.22mmol/L(2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史者;

(11)BMI≥28kg/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定期监测血糖:开展自我血糖监测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应在医生建议下开展监测。

(2)注重饮食调节:平衡膳食;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限制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减少单糖和双糖食物;高膳食纤维饮食。

(3)足部检查和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治疗非常困难,患者除了定期复诊时检查足部外,在家也应做好足部护理。

(4)科学服药: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药物,随意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低血糖或者不良反应增加等。不得随意更换药物。

(5)健康运动:规律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值;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误区

1、吃了口服药,饮食就不要控制了。

无论是否服用口服药或者胰岛素治疗,都需要坚持饮食控制。如果随意进食可能会导致降糖药剂量增加,同时低血糖的风险及药物不良反应也会

增加。

2、不论哪类口服降糖药饭前、饭后服用都一样。

降糖药物并不是单纯的饭前饭后吃这么简单,不同的降糖药物有不同的吃药时间。随意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低血糖或者不良反

应增加等。

3、别人用某种药效果不错,我也跟着用。

糖尿病用药的选择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胰岛功能、年龄、体重、肝功能、賢功能、心血管状况及药物性能等,个体差异很大,治疗效果及副作用也千差万别,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准确适用,切记自作主张或盲目模仿他人。

4、一旦血糖控制好,可马上停药。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接受药物治疗,血糖正常多是药物控制的结果。一旦停药,血糖很容易回升,须坚持长期治疗。

5、药要经常换,随意可联合。

如果治疗效果好且无明显副作用,原则上不推荐经常换药。各种降糖药物的机制不同,随意联合应用效果不佳,建议遵从专科医生医嘱服用。

6、血糖降得越快越好。

人体内环境对血糖的突然下降是无法马上适应的,应该平稳降糖,过快降糖反而增加不适感,甚至出现严重的心脑并发症。

7、尽量靠吃药控制血糖,实在控制不住了再打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是目前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某些糖尿病患者如1型糖尿病或者胰岛素严重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等,应该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适时地使用胰岛素还可以避免或者延缓胰岛功能的完全衰退。

8、某报纸(电视)上说可以根治糖尿病。

目前尚没有能够根治糖尿病的良策,糖医院就诊。

END渔湖中心卫生院订阅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