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医日报,分享医疗健康小知识。
每天两分钟,健康一辈子!
//////////////////////
01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降低慢性肾病风险
SUMMERBEAUTIFULSEASON
TEYIDAILY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多吃蔬菜、勤运动、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患慢性肾病的风险。
据格里菲斯大学发布的新闻公报介绍,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慢性肾病引起的并发症而早亡。澳、瑞两国研究人员系统评估了超过篇已发表的论文,以找出可能导致肾病的生活习惯。
在分析了1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万人的数据后,他们发现,多吃蔬菜、增加钾的摄入量、多运动、适度饮酒、减少食盐摄入量和戒烟,可以将慢性肾病风险降低14%至22%。
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肾病学会杂志》月刊上。论文第一作者、格里菲斯大学的杰伊蒙·凯利说,生活方式可能很大程度影响患肾病的风险,医生可以据此更好地做出临床决策,普通民众也可以相应调整生活方式,防止肾脏损伤。
研究人员强调,这些生活方式建议适用于有患病风险的健康人群,已患肾病的人应当听从医嘱,以免给肾脏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02
只要血压升高就是高血压吗?
SUMMERBEAUTIFULSEASON
TEYIDAILY
得了高血压怎么办?
首先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然后规律服药并定期监测,同时也要摆正心态,对疾病的紧张情绪也可加重高血压,治疗高血压的根本目标是降低靶器官损害的风险,而降压治疗能带来直接获益,
是不是只要有血压升高就叫高血压?
人的血压在不同环境、不同状态下会有波动,如寒冷环境中,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时血压会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这些大多是生理性、一过性的,脱离寒冷环境或静息状态下血压可回复至正常水平。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在患者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静息状态时测量的血压值比较准确。
得了高血压没有感觉,不吃药行不行?
这个问题屡见不鲜,归根究底是患者对高血压认识太少,服药控制血压的根本目的是减轻靶器官损害的风险,这样能改善预后,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规律服药,无论有没有症状。
为什么吃药后血压还是控制不理想?
这涉及一个问题,即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根据血压最高值可以将高血压分级为1级、2级、3级,如果血压尚未控制达标,可能是现有药物疗效有限,可以适当加量,也可能需要加用其他种类降压药辅助降压,当然还有可能是因为日常生活习惯的问题,如食物中摄入过多盐分、熬夜过多、情志因素也可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前往心血管科门诊,寻医生调整降压方案。
光吃中药治疗高血压行不行?
目前主流的降压方案仍是以西药为主,其作用靶点明确,疗效尚可。而中药作用靶点太过于宽泛,降压效果偏弱,在不同体质的人身上疗效有所差异,所以治疗高血压不能光吃中药,临床上主要使用西药,中药可以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03
多吃水果蔬菜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SUMMERBEAUTIFULSEASON
TEYIDAILY
多吃水果蔬菜真的能预防糖尿病吗?最新科学研究给出了答案。
研究推论出,每天多摄入66克蔬菜水果,糖尿病患病风险就会降低25%。这为公共卫生领域膳食指导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参考。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7月9日在《英国医学杂志》(BMJ)在线发表。
“我们通过追踪记录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8个欧洲国家的00多个糖尿病病例,并通过多人的健康人群对照,从营养标记物的角度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确实对预防糖尿病起积极作用。”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记录下实验人群最初血液中7种营养素指标,包括维生素C和6种类胡萝卜素。这7种血液指标被证明是与有效蔬菜水果摄入对应的营养标记物。总体而言,摄入蔬菜水果越多,这7种指标在人体内的含量就越高。
通过定期测量和追踪,研究团队发现体内营养标记物越高,患糖尿病的几率越低,这说明摄入更多水果蔬菜,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数据统计表明,7种营养标记物总体升高一个标准化单位——对应每天多摄入66克蔬菜水果,糖尿病患病风险就会降低25%。
04
心脏影响人类感知
SUMMERBEAUTIFULSEASON
TEYIDAILY
心脏和大脑在不停地交流。例如,当我们遇到危险情况时,来自大脑的信号能让心跳加速。当我们放松时,心跳就会慢下来。有趣的是,反之亦然——心跳也会影响大脑,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如今,德国马普学会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已经确认了心脏影响感知的两种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在个体之间的差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日前发表了这一研究。
第一种机制建立了心跳和意识体验之间的阶段关系。第一阶段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将血液泵入体内,第二阶段血液回流,心脏再次充盈。研究人员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对外部刺激的感知会随着心跳的变化而变化。与舒张期相比,心脏收缩时人们不太可能感觉到手指上微弱的电刺激。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向参与者手指上的电极发送微弱电刺激来研究这些关系。同时,他们用脑电图记录了每个参与者的大脑活动,用心电图记录了心脏活动。研究人员最终发现了这种感知变化的原因:大脑活动随着心脏活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心脏收缩时,与意识相关的大脑活动的一个特定部分,即P被抑制。换句话说,这时大脑似乎会确保某些信息不被有意识地知晓。通常,这有助于人们不被自己的脉搏干扰。然而,当遇到与收缩期相一致的弱刺激时,人们可能会错过它们。
在对心—脑相互作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心跳对感知的第二个影响: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对心跳的反应高,大脑对刺激的处理就会减弱,感觉就会减少。研究人员认为,这似乎是人们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信号和内部身体信号之间的结果。换句话说,在某个阶段,人体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