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可导致失明、截肢、肾脏疾病、冠心病、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增加肿瘤发病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有这么多的危害,日常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呢?
预防是扼制糖尿病流行的关键
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关键,日常应合理饮食,增加蔬菜摄入量,限盐,限酒,减少糖类摄入;控制体重、适量运动,超重和肥胖人群每天保持2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此外,吸烟和长期心情郁结会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因此想要降低糖尿病的发生,戒烟和保持心情舒畅也是重要的因素。
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1.合理控制各类营养物质比例。
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提供的能量应占到总能量的50%~65%;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供能比为15%~20%;有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应控制在0.8克/千克体重;脂肪供能建议占全天总能量的20%~30%。
2.严格控制蔗糖、果糖摄入量。但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在两餐之间或运动前后进食少量水果。
3.提高膳食纤维摄入量,降低慢性疾病患病概率。建议每日摄入新鲜蔬菜约克,以茼蒿、西蓝花、菠菜、油麦菜等绿色蔬菜为主。
4.推荐摄入鱼油、坚果和种子类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避免摄入高胆固醇食物。
除此之外,要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先喝汤吃蔬菜,最后吃主食,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吃动平衡
在糖尿病管理中,我们还常听到“吃动平衡”,这是指能量摄入与消耗保持平衡的状态,规律运动有助于平稳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峰常常出现在进食后,因此推荐在餐后30~60分钟进行运动。
正确监测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综合管理中十分重要。常用的血糖监测时间点有三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和夜间。许多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常听医生说“注意血糖监测”。那么对于广大糖友而言,应该如何监测血糖呢?
对于血糖水平很高或者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应注意监测餐前血糖。空腹血糖达标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仍未达标,或者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需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的人,要注意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注射胰岛素,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如果总体上血糖已达标,但早餐前血糖仍很高,需要警惕夜间低血糖,建议加测夜间的血糖。任何时候怀疑有低血糖发生都应该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每天都监测血糖吗?不一定,血糖监测频率要结合个人的疾病状态。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建议每周监测4~7天的全天血糖。使用口服或胰岛素降糖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的患者,每周监测2~4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即可。使用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群应有目的地通过监测血糖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从而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应制定个体化监测方案。
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呢?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空腹血糖为4.4~7.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10.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0%。国际指南推荐葡萄糖目标范围(3.9~10.0毫摩尔/升)内时间(TIR)>70%。对于年轻糖尿病患者血糖应尽可能控制到正常水平;对老年人或有严重疾病患者血糖控制应适当放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进行疾病管理,就可以平稳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保健时报(ID:bjsbwxh)
作者:李玉秀
扫码购课
天猫旗舰店
京东旗舰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