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江东糖尿病患者最小发病年龄只有15岁。
你是不是还觉得糖尿病离我好远啊!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那今天就讲
饮食健康与糖尿病
一关于糖尿病的大概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早亡。
二大江东的糖尿病患情如何了例──
集聚区内户籍人口中今年新发现纳入管理的糖尿病例。
24.13%──
截至年10底累计患病人数达例,患病率为4.13%,低于我省5.96%的平均患病率。这意味着,还有部分患病人群未被确诊发现。
岁──
最小发病年龄为15岁,60周岁以下患病人数为例,占总数的34.6%。通过近年来发病数据分析,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发展。
“责任医生对现有病例在随访管理中发现有部分患病人群从未治疗或未按正规治疗,增加了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三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呢?
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肾脏衰竭等。卒中、心肌梗死和肾脏衰竭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截肢和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糖尿病病因1遗传因素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Ⅱ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如柯萨奇病*,风疹病*,腮腺病*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Ⅱ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五糖尿症的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六医院里验出来是这样子的,糖尿病是得上了
1、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症状者,同时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mg/dl)
七糖尿病高危人群在哪里
1、有糖调节受损史(空腹血糖为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和/或空腹血糖为7.0mmol/L,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11.1mmol/L);
2、年龄≥45岁;
3、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24kg/M2);
4、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有2型糖尿病;
5、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妊娠糖尿病史;
7、高血压(血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及甘油三脂(TG)≥1.70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静坐生活方式者。
八得了糖尿病不要慌可以治
1、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2、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九日常预防怎么不得病
1、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关键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2、二级预防: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年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如有皮肤感觉异常、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和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
3、三级预防: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患者多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而到了晚期,疗效往往不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