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主食含有碳水化合物,容易使血糖升高,所以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主食摄入不够,会导致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的代谢,各方面营养不足还会造成“饥饿性酮症”;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吃主食这个问题呢?
什么是主食?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摄入源。指的是富含淀粉的谷薯类食物,谷类如大米、小米、玉米、面粉等;薯类如红薯、土豆、山药、莲藕、芋头、胡萝卜等。
主食的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人体每天所需的热量60%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
主食必须得吃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使血糖升高,所以尽量少吃甚至不吃主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主食摄入不足,缺乏热量来源,无法满足全身代谢所需,机体必然要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
脂肪分解会产生酮体,易导致“饥饿性酮症”;蛋白质分解会引起消瘦、乏力、抵抗力下降,诱发各种感染。
此外,人在饥饿状态下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后又会产生反跳性高血糖,从而造成血糖大幅波动而使病情失去控制。因此,糖尿病人不能靠不吃主食来控制血糖,主食不仅要吃,而且不能吃得太少,每日主食不能少于克这样一个最低限度。
什么样的主食能吃?
有些人认为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馒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平常吃的米饭和面食糖尿病人同样可以吃,但一定要混合粗杂粮、蔬菜或瘦肉等低GI食物进食,有助于延缓餐后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人的主食最好是粗(粮)细(粮)搭配,不要光吃精白米面。
主食应该吃多少?
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因人而异,应当根据身体胖瘦、劳动强度、血糖高低等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讲,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应占每天总热量的55%~65%。总的原则是多动多吃,少动少吃,一般情况下每天~克(指食物的生重),最好找临床营养师进行指导。
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留言或前往门诊咨询!
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