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遇到糖尿病酮症酸中*的患者,经过大量补液并且纠正血糖治疗后,血酮体、尿酮体都已已经转阴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再次复查,血酮体(-),尿酮体(+)。但是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血酮体、尿酮体哪个化验结果更有临床价值?
酮体是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他们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饥饿、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酸中*时,因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所以出现酮血症。
β-羟丁酸约占酮体总量的70%,是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罪魁祸首。
血酮体检查时查的是β-羟丁酸,尿酮体检查的是乙酰乙酸。血酮体检查到的β-羟丁酸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情况。
糖代谢发生紊乱时,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都增多,血酮体及尿酮体都会增高。几天代谢紊乱时,乙酰乙酸向β-羟丁酸转化增多,。
当机体酮体纠正(主要是纠正β-羟丁酸),通过β-羟丁酸向乙酰乙酸转化,然后有氧代谢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中间产物增多,即乙酰乙酸增多,导致尿中尿酮体(乙酰乙酸)增多,相应β-羟丁酸减少,及会出现β-羟丁酸可能正常,乙酰乙酸增高,即血酮体正常,尿酮体(+)。
所以我们会经常出现文中最前面出现的现象。一定要通过血酮体判断,而不是尿酮体,尿酮体只是借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