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友都很担心自己监测的血糖值会超过血糖值的正常范围,一般来说,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10.0mmol/L。如果是监测的血糖值超过了这个范围,那么就属于高血糖了。
为什么人人都那么害怕监测血糖呢?因为你不去监测血糖,你又不知道这几天的血糖有没有稳定下来了?你去监测血糖,你又在害怕血糖值升高引发各种并发症。这样一来一去的心理障碍,也会给人造成不一样的伤害。
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是不是也会随着血糖的变化而有等级区分的呢?
其实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有分级的,分别是2个不同的等级。
急性高血糖并发症:严重的急性高血糖发生时,患者的血糖值有可能会超过30.0mmol/L,甚至会更高!而在这种情况下的患者都会产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这种程度都是相对罕见的。
慢性高血糖并发症:大部分糖友的血糖长期都是处在略高但又不致命的水平,比如空腹血糖在8.0-10.0mmol/L左右,餐后的血糖在10.0-20.0mmol/L左右,这种是属于持续性高血糖。
但是,慢性高血糖是没有明确的定义,虽然看起来没什么,但是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它的危害绝对不会低于急性高血糖的危害!所以这个需要大家去注意了。
由于慢性高血糖是最容易诱发并发症的,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一般5-10年,各种并发症会慢慢出现,如引发冠心病、冠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脑血栓、下肢血管动脉闭塞、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的等严重后果。
比如,在新诊断的糖友中,可能只有不到10%的患者有眼底病变;5年以后,这个比例就涨到30%左右;而到了20年以后,差不多90%的患者都有眼底病变了。
因此,糖尿病病友要避免长期处在慢性高血糖状态,需要把血糖长期控制在达标范围内。
那么说了那么多,究竟怎么去防止慢性高血糖的并发症呢?我们来看看:不同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标准有什么不一样。
1、中青年、病程较短
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4.4~6.1mmol/L
餐后血糖<7.8mmol/L
HbA1c<6.5%
尽量使HbA1c<6.0%
2、病情较轻者
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
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
即空腹血糖4.4~6.1mmol/L
餐后血糖<7.8mmol/L
3、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
在安全的前提下
空腹血糖6.0~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
HbA1c在6.5%~7.0%之间
4、严重并发症者
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
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
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
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
HbA1c在7.0%~7.5%就可以了
5、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7.0~9.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
HbA1c在7.0%~7.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