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危害六大糖尿病并发症,每 [复制链接]

1#
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危害?六大糖尿病并发症,每年这样筛查就可以预防

糖尿病治疗重点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而是预防各种并发症,避免残疾和减寿。定期就诊内分泌科门诊,评估病情,保证长期控制达标,打好防治并发症基础。

别再以为糖尿病并发症只发生在老年人中,最新研究发现,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所以,无论是年轻还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进行一次糖尿病并发症的常规筛查,依据病情再进行下一步诊治。

面对六大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如何筛查呢?

1

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

1.筛查时间

①糖尿病确诊时及以后,无论是年轻还是高龄患者,至少每年1次到内分泌科或心内科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依据医生意见完善诊治;

②血压长期在/90毫米汞柱以上,或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或血脂居高不下,颈部或下肢血管B超提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建议进一步筛查心脑血管疾病;

③≥40岁以上的患者,如果常出现胸闷、心悸、胸痛、头昏、头痛等医院就诊;

④≥60岁以上的患者,依据病情每3-6医院筛查;

2.筛查项目

①常规筛查项目:血脂、肝肾功、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颈部血管B超、下肢血管B超、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B超、经颅多普勒等。

②进一步筛查的项目:心肌灌注断层扫描、冠脉CTA、冠脉造影;头颈CTA+三维重建、头颅CT平扫、头颅MRI+脑弥散成像等。

2

糖尿病肾病的筛查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1.筛查时间

①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

②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至5年内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

③出现夜尿增多、尿中泡沫增多、面部浮肿、双下肢浮肿、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及时筛查;

2.筛查项目

①常规筛查项目:肾功、尿常规、肾脏B超,若尿蛋白持续2次阳性,应进一步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检查;

②进一步筛查的项目:肾图、肾穿活检术等。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

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其他眼部疾病早发的高危人群,这些眼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存在微动脉瘤可作为鉴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合并其他眼底病变的指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与糖尿病肾病同时伴发。

1.筛查时间

①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综合性眼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综合性眼检查;

②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推荐每1~2年行一次检查;

轻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1次;

中度非增殖期病变患者每3~6个月1次;

重度非增殖期病变患者每3个月1次;

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依据病情复查,一般每1-2月1次;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前或妊娠初3个月进行综合性眼检查;

④有临床意义的*斑水肿应每3个月进行复查。

2.筛查项目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测方法有:直接检眼镜、免散瞳眼底拍照、7个标准视野眼底彩照、眼底荧光造影等。其中免散瞳眼底拍照和7个标准视野眼底彩照最为常用。

4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以后者多见。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等因素相关,病程达10年以上者,易出现明显的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1.筛查时间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5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

2.筛查项目

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等5项检查来筛查。最常用的方法为用Hz音叉评估震动觉(大纤维功能)以及10克尼龙丝评估压力觉以明确足溃疡和截肢的风险。

5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通常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发生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加2倍。

我国调查显示,根据踝肱指数(ABI)检查结果判断,50岁以上合并至少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中,约20%的患者合并该病。

1.筛查时间

①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进行1次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

②伴有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发病危险因素(如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1次。

2.筛查项目

①常规筛查项目:静息时踝肱指数测定、踏车平板试验后ABI测定、双下肢血管B超等。

②进一步筛查:双下肢血管CTA检查等。

6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1.筛查时间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评估目前神经病变的症状(疼痛、烧灼、麻木感)和下肢血管疾病(下肢疲劳、跛行)以确定溃疡和截肢的危险因素。

2.筛查项目

检查应包括神经方面评估(10克尼龙丝试验和针刺或振动觉试验或踝反射)和血管评估(下肢和足部血管搏动、下肢血管B超、双下肢CTA检查等)。

糖尿病并发症在于预防,而预防在于我们不断地监测病情并及时治疗,而病情的好坏在于我们每一天血糖的控制情况。

糖尿病的筛查不分年龄,除了我们每次常规筛查一般项目(血糖、血脂、血压、肝肾功、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等)外,糖尿病病程超过1年后,关于心、脑、肾、眼、足部等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来。

年龄≥40岁或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更应依据病情加强监测,如果你已经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年龄更要提高警惕,而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也不该懈怠,坚持每天把血糖控制达标,才能让并发症来得慢一点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下图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还不明白,那可真难帮你了。

糖尿病朋友如何做“足”功夫?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导致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糖尿病足的治疗困难重重,因此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就显得更加重要,今天我们就探讨几个足部护理的小窍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远离糖尿病足,确保您的双足“无忧”。

清洗涂抹有诀窍

1.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泡5分钟即可,用白毛巾擦干:用白毛巾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足部有无破损),洗脚水的温度在40℃,就是用手摸上去不烫。保持足部及足趾之间的干燥。易出脚汗的患者,选用无刺激性的干粉(如爽身粉),擦干足后应用。

2.足部干燥者涂抹护肤品(如凡士林、硅霜等)。

检查双足还需专业修脚1.每天检查双脚,如患者视力严重受损,家属应帮忙。注意检查足底。如果患者年纪大,可以借助镜子检查双足。

2.泡完脚后及时修剪趾甲。修剪趾甲要平,不要剪出血。年纪大的病人请子女帮忙。有些病人趾甲非常厚,可以请专业人员用特制的趾甲剪剪平趾甲。

3.当发生胼胝时,首先是不要自己修剪,因为极可能修剪破。有条件的病人可以穿特制的治疗鞋。鞋子用特殊的弹性材料做鞋面,柔软的厚底,配上特制的鞋垫,可以分散足底的压力,减少胼胝的形成。如果不能买治疗鞋,可以买宽松、舒适的软底鞋。

4.有些病人出现鸡眼,一定请专业医生治疗,千万不要让街头修脚的人修。

保驾护足,鞋袜有讲究1.新鞋初穿时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旧鞋也要定期检查。不要赤足穿鞋,也不要穿足趾夹着的凉鞋。穿新鞋第一天不要超过半小时,第二天穿不要超过1小时,然后逐渐延长穿新鞋时间。

2.不能赤足走路。尤其是不能在沙滩上赤足走路。在家里最好穿软底布鞋。选择拖鞋时不能选塑料拖鞋。

3.不能穿有破洞和补丁的袜子,也不能穿不吸汗的尼龙袜,要选择松口的纯棉袜子。

来源糖尿病之友、混日子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