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糖尿病饮食≠禁食,该吃就吃从“富贵病”到“大众病”
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67%,到了年升高到11.6%,从下图可以看出糖尿病从传统认知中的“富贵病”走向“大众病”的过程。
△ChanJ.C.,ZhangY.,NingG.(Dec).DiabetesinChina:asocietalsolutionforapersonalchallenge.LancetDiabetesEndocrinol.2,-79
从全球范围看,4.63亿成年糖尿病患者中,79%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快速城市化、不健康的饮食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较高的肥胖率和糖尿病发病率,许多国家没有足够的资源为国民提供预防或医疗。
从增幅看,未来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将是非洲以及中东。
糖尿病不仅不是一种“富贵病”,相反,可能与贫穷关系更为密切。国际上对于中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的研究证实,饥荒时期出生的婴儿,成年后可能出现糖耐量受损,因而患糖尿病的比例更高。
褪去了“富贵病”的误解,糖尿病成了中低收入国家的“大众病”,并为这些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在全球范围内,仅在医疗方面,糖尿病患者一年可以花费亿美元(年数据),这相当于当年所有疾病医疗费用的八分之一。
糖尿病是怎么来的?
糖尿病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高而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
食物经过肠胃消化后,葡萄糖进入血液,变为血糖。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够将血糖输送到细胞,转化为人体需要的能量。
一旦人体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无法有效使用胰岛素,血糖就会升高,从而致病。
从类型看,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来自健康中国科普文章
1型糖尿病也称青少年糖尿病,病因不明,主要特点为患者体内无法生成足够的胰岛素,需要每天补充胰岛素。2型糖尿病则表现为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主要病因是肥胖和缺乏运动。
根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对近50万参与者长达7年的随访,大约72.6%的2型糖尿病可以归因于工业化和全球化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由此带来的不良饮食习惯。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饮食习惯是2型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血糖升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引发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损伤、糖尿病足(足部溃疡,严重者需要截肢)、口腔疾病等。
其中,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更可怕的是,糖尿病实际患病人数远远超过现有统计数据。因为病人患病而不自知,全球几乎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未经确诊。根据IDF的统计,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未确诊糖尿病患者,未确诊比例达56.0%。
根据上海交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贾伟平发表的《年我国糖尿病防治进展》,中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8.6%、35.6%和33.0%。
什么是“控制”饮食?
实际上,“控制”首先指控制数量,其次是控制种类。很多糖尿病患者人为地把该吃的和不该吃的进行限制,这种对营养获取的误解使其得不偿失。众所周知,人体的营养均衡有赖于多种食物和营养素的获取,人为的偏食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进而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临床营养师对糖尿病患者的建议是:得了糖尿病,没有不能吃的食物,即没有绝对坏的食物,只有绝对坏的吃法。如果能够通过健康教育,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结合自身特点,了解饮食的品类和数量,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饮食雷区”。
别饿肚子,糖友也可以吃饱饭
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的首要措施是控制每日的能量摄入。如果能量摄入过低,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易引发脂类代谢紊乱,产生过多的酮体,出现酮血症;摄入能量过多易使体重增加,血糖难以控制,加重病情。故应根据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和活动状况来确定合适的能量供给量。按照25kcal~30kcal/kg标准体重/d计算推荐能量摄入。
糖友也能吃“饭”(主食)
“人是铁,饭是钢”,“饭”是生命的主要供能物质。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食用低纤维碳水化合物、精加工的谷物(如白米饭、通心粉和白面包)和蔗糖,这些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身体迅速转化为血糖。相反,应尽量多食用含大量纤维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豆类和全麦类食品。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为4千卡,每日食物首先要保证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45%~60%。
糖友也能吃肉
肉类食物所含有的优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组织、器官都有蛋白质的参与组成。蛋白质按食物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大类。植物性蛋白质中,谷类含蛋白质10%左右,含量不算高,但由于是人们的主食,所以仍然是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特别是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高达36%~40%,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合理,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在植物蛋白质中属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动物性蛋白质中,蛋类含蛋白质11%~14%,新鲜的禽、畜和鱼的肌肉含蛋白质15%~22%。由于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在人体的吸收利用率较高,它们都属于优质蛋白质。每克蛋白质产生能量为4千卡,每日食物蛋白质供给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15%~20%。
糖友还能吃“油”
脂肪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供给和储存维持生命必需的能量,保持体温;脂肪能提升食品的香气和味道,增进食欲;脂肪可延长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尽管脂肪有多种功能,但它在体内的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含量过多则会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产生多种疾病。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导致肥胖,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食用油、动物肉和内脏、各类坚果等。每克脂肪产生能量为9千卡,每日食物脂肪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5%~35%。对于超重或肥胖者,脂肪供能比不超过30%。饱和脂肪酸占每日总能量比不超过10%,反式脂肪酸不超过1%。适当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但占总能量不宜超过10%。单不饱和脂肪酸每日摄入大于总能量的12%为宜。限制胆固醇摄入,每天不超过mg。
糖友应该多吃菜
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物中既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又不产生能量的多糖物质。依据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类。前者包括水果中的果胶、海藻中的藻胶、豆类中的豆胶以及从魔芋中提取的葡甘聚糖等;后者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主要存在于谷物的表皮、水果的皮核和蔬菜的茎叶当中。根据每日摄入能量,推荐膳食纤维摄入量25~30g/d或10~14g/kcal。
糖友应该少饮酒
酒进入人体内也可以产生能量,每克酒精可提供能量7千卡。适量饮酒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帮助,但如果饮酒过度,则对健康无益。过度饮酒不仅会出现能量过多,引起肥胖问题,更严重的可能导致消化道、肝功能等的损伤。专家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常规饮酒,如要饮酒,建议每周不超过2次。推荐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其中15g酒精相当于mL啤酒、mL葡萄酒或50mL低度白酒。
抗糖是与人性的斗争
胰岛素的发现,使得糖尿病从致死病转为慢性病。但目前的医学条件下,对糖尿病还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得了糖尿病几乎可以说就会成为一辈子的病友,需要终身服药。
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做好预防。通过克制的生活方式来减少体内脂肪,以及定期做糖尿病筛查,控制血糖。
想要改变已有的、满足口腹之欲的生活习惯,需要非常强大的意志力。
一位从事糖尿病管理工作的朋友透露,治疗糖尿病最大的困难在于,让患者控制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本身是反人性的,很难坚持。
作为一种慢性病,糖尿病的危害来得没那么快,在没有并发症、能吃能喝的疾病早期阶段,说服患者去为几十年后可能出现的危险买单,更是难上加难。
通常患者对于治疗方案的依从性都比较差,以及缺乏风险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糖尿病综合管理有“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
来源协和医生说、八点健闻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年成立内分泌专业组,年独立门诊,年独立病房,年独立病区。内分泌科是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生长发育与矮小症专病联盟单位,医院,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多次承办河北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内分泌科将努力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集医教研于一体、以内分泌代谢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京西北区域国家重点内分泌专科。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5.67万人次,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3人。内分泌科现有护士17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内分泌专家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肾上腺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普通门诊、宣教门诊。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目前内分泌科开展的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高血压、肥胖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病种包括生长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室医师简介
1、任卫东,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内分泌科主任;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医院进修学习,年晋升主任医师,年获得河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基层学组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在SCI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多部著作;获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成果8项。带领科室团队创办“一附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