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被称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在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四肢尤其是下肢是重灾区,据中华医学会统计,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几率高达60—95%。
1.异常出汗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时可出现汗液分泌异常,即便天气不热(尤其是吃饭时)也常常大汗淋漓。正常人出汗往往是全身一起出,比如天热、剧烈运动以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出汗异常往往是半身出汗,一般是上半身出,下半身没有。
2.脚麻
脚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周围神经病的早期典型症状。所谓“周围神经”,就是人体除脑部、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周围神经一方面负责人体的各种感觉、运动,还支配着人体的内脏活动,比如心脏、胃肠等。因此,一旦周围神经受损,受到影响的功能很多,症状多种多样。受损的根本原因是小血管的受损。
3.头痛
定时头痛症多见于中年人群,每晚头痛定时发作,通常为凌晨1~3点。丛集性头痛也会定时发作,出现一侧眼部后侧跳痛。白天喝水不足也会导致夜间头痛。醒来后下巴钝痛可能是夜间磨牙所致。夜间磨牙还可能导致耳朵痛和头痛。
4.排尿无力及尿潴留
高血糖可损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影响膀胱的收缩与排空,病人表现为缺乏尿意、排尿费力,膀胱残余尿增多以及“张力性尿失禁”。男子出现上述情况时,如果排除了前列腺肥大,则应怀疑是否有糖尿病。
5.极易患感冒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它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肥胖者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感冒,而且恢复得比别人慢,很可能提示内分泌代谢系统已经无法正常运转。肥胖的人如果经常感冒,医院检测血糖。
6.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造成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当久坐、久卧后突然起立时,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缩,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
7.头晕
目眩,房子天花板都在转,可能患上良性体位性眩晕。患者多为50岁以上女性,其病因是炎症或感染导致的内耳碳酸钙晶体脱落,耳内平衡系统紊乱并向大脑发送混乱信息,进而导致眩晕。
8.视力减退
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从而影响视力,发病率随着病程与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影响最严重,可造成视力突然下降。
9.经常打鼾
肥胖的人大多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现就是打鼾,它会导致间歇缺氧、睡眠质量差,而且肥胖本身就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若合并打鼾,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还会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等多种疾病。因此,有打鼾习惯的肥胖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医院检测血糖。
10.咳嗽
夜间睡眠咳嗽惊醒的主要原因,是胃酸反流刺激食管所致。吃完饭就躺下很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腹部压力过大,尤其容易导致胃酸反流。
11.神经性痛
特点是自发性和诱发性,除了电击样疼痛,还有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往往轻微的触碰就会诱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神经痛不同于关节炎疼痛、感冒引起的头痛,那些是伤害感受性疼痛,只要炎症等刺激消失了,疼痛就会缓解,可以用阿司匹林、去痛片等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神经痛是疼痛在大脑形成的记忆,一般的止痛药是无效的,临床上首选普瑞巴林治疗。
12.嗜睡及昏迷
有些老年人身患糖尿病自己却浑然不知,在某些诱因(如严重脱水、感染等等)作用下,可引起高渗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昏迷,临床酷似脑血管病。
13.胃肠道功能紊乱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常可影响胃肠道功能,使胃肠道蠕动减慢,胃排空延迟,病人表现为腹胀、纳差或顽固性便秘。少数病人也可出现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通常不伴有腹痛及脓血便,这种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效。
糖尿病谨慎食用的东西
1.油炸食品
油炸食物热量高,不适合糖友食用。
2.稀饭
经过长时间熬煮,稀饭中的糖类会更快的被人体吸收,升糖速度加快,如大米、小米、玉米等,糖友食用时不妨煮稀一些,且搭配蔬菜一起吃,以减小对血糖的影响。
3.糯米制品
粽子:粽子由糯米制作而成,含糖量高,若加上红豆馅、蜜枣、肉等,热量更高。
4.土豆
炸薯片、炸薯条热最更高,含反式脂肪酸更高;土豆泥吸收快。吃这些食物时,应相应减少其它主食的量。
5.酸辣粉、麻辣烫等食物
含有大量粉条或米粉,成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大量油汤等,热量高,糖友不宜食用。
6猪蹄
猪蹄含热量较高,且含有较多脂肪和胆固醇,糖尿病患者多食会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引发心血管并发症。而且猪蹄中含量丰富的胶原蛋白性质较稳定,不易被消化,肠胃功能较弱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慎食,容易诱发肥胖,特别是患有糖尿病并发肥胖的患者更应该慎食。
7.猪脑
猪脑是胆固醇含量最高的食物之一,每一百克胆固醇含量达到毫克,而且猪脑性寒,肠胃较弱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多食会引起腹泻,不利于血糖稳定,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日最好少食或不食,以免使血糖波动,不利于维持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