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糖尿病的人糖化血红蛋白73是个分界线 [复制链接]

1#
北京儿童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fw1vydk/

有糖尿病的人都知道,最基础的治疗是要把血糖控制好,如何判断控制的好不好,做好血糖监测是必须的。在血糖监测中,通常会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检测即时血糖,即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二是检测一段时间的平血糖,即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而糖化血红蛋白被称为是评判血糖控制优劣的金标准,但它的高低不仅仅反映近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对一段时间以来治疗措施是否合理的评价以及对今后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的信息更有意义,这是每个有糖尿病的人最需要了解的。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能提供哪些信息呢?

先来看看糖化血红蛋白是如何产生的。糖化血红蛋白简单地说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来,由于人体中红细胞数目众多,且每天都有老化死亡与新生红细胞产生,而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后又不会分离,因此一段时间内两者结合后的数量变化很小,通常以红细胞的寿命天之内的60-90天作为一个观察周期,即糖化血红蛋白用来反映2-3个月的血糖水平。

从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看,短时间内血糖的高低变化对糖化血蛋白的影响很小,只有血糖处于较高水平一段时间后,比如2-4周以上,糖化血红蛋白才会升高,因而从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上可对全天血糖的变化给出相应的提示。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7.3%是一个较有意义的数值:

第一,在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3%时,其生成主要受餐后血糖的影响,表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大多低于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通常不超过10.0mmol/L,全天血糖波动较小,要想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应加强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比如进一步减少三餐中主食的摄入量,在餐后30-60分钟适量运动等等。

第二,在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3%时,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往往会高于7.0mmol/L。因为空腹血糖是全天血糖的基准线,因此预示着餐后血糖也有升高,即全天血糖整体均有升高,表明控制血糖的方案需要调整,未服用降糖药者应考虑服用降糖药,服用降糖药者应调整用药剂量或是用药的种类。

由此可见,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来血糖控制的整体水平,但从其数值高低读懂日常血糖可能存在的波动更为重要,要知道不同的即时血糖对血管造成的损伤程度是有差别的:

损害最大的是血糖的波动,即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差值较大,特别是相差4.2mmol/L以上时,会进一步激活机体氧化过程,加速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发生。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时即可能存在这种问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并非越低越好。

其次是餐后血糖升高,因血糖主要来源于日常饮食,进食后葡萄糖被吸收,血糖迅速升高,由于机体胰岛功能下降而不能迅速应对,造成了血糖升高,同时也加大了血糖波动的幅度。

第三是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是进餐后8-12小时的血糖,此时没有新的血糖来源,是机体通过自身血糖调节机制保持的一种血糖状态,也是全天血糖的基准血糖,虽然餐后血糖可因空腹血糖较高而升高,但两者的差值反而并不大。

因此,建议有糖尿病的人在每2-3个月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基础上,每个月选取2-3天进行空腹血糖及三餐后血糖检测,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对血糖控制效果做出较为全面的评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