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一家是南方人,她的老伴儿烧菜特别喜欢加白糖。可是近日,李大爷被查出有糖尿病。回到家里,李大爷一个劲儿地埋怨老伴:“都是因为你,平时做饭放那么多糖,导致我现在患上了糖尿病。”老伴有口难辩,难道多吃糖真的是导致糖尿病的元凶吗?生活中,人们常用“甜蜜”来形容美好的生活,可在许多糖尿病患者眼里,“糖”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祸首。“糖”真的那么可恶吗?糖尿病患者真的必须对“糖”敬而远之?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糖尿病和糖没有啥大关系,几类食物反而要多警惕:糖尿病的病因跟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感染与免疫李等,并非单纯吃过多的糖引起的,“吃糖”与糖尿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如果摄入大量的脂肪、蛋白质食物,反而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为肥胖会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出现缺陷,就会形成糖尿病,这也是目前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剧增的一大原因。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也就是血糖浓度过高,导致肾脏无法留住全部的糖分,留不住的糖分就会进入尿液,部分被吸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血糖受损有3个阶段,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从身体健康到2型糖尿病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在糖尿病早期,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人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过高,但多数人是在出现并发症后,到医院就诊时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但其实,血糖受损会经过3个阶段,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能够有效做好防治工作。在胰岛素抵抗期,最主要的工作是控制体重。肥胖是引起胰岛素出现抵抗的重要因素,而控制体重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饮食:保持均衡的膳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少吃多餐。二是运动:每星期至少运动三天,每天半小时左右即可,尤其是老年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以有氧运动为主,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在糖尿病前期,要悬崖勒马。空腹血糖6.1—7.0毫摩尔/升、餐后血糖7.8—11.0毫摩尔/升是糖尿病出现的标准,这时候要及时悬崖勒马,防止糖尿病病情加剧。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而且还要时刻留意血糖情况,及时检测血糖。最后,在糖尿病期,要避免并发症。当患者在糖尿病前期无法控制血糖情况时,血糖会持续上升,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就会发展成糖尿病期,这时候最关键的任务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要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要重视糖尿病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提高对糖尿病早期信号的警惕,比如吃得多,但体重却下降等。另外,还需要做好饮食的控制,以清淡为原则。肥胖是2型糖尿病出现的重要因素,控制体重是预防糖尿病出现以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点。因此,控制体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运动和饮食的相结合,把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上。高血糖会增加血压升高的概率,因此,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做好血压的控制。感染会加剧糖尿病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感染,发生感染时,一定要及时治疗。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要控制胰岛素抵抗,而这又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控制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不可或缺的因素。除此以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还需做到“三勤”:勤看医生、勤查糖化蛋白以及勤做糖尿病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常被称为“富贵病”,是因为糖尿病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患上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血糖情况,做好糖尿病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1]王建华.“糖”与糖尿病[J].保健与生活,(5):41-41.[2]揭威.糖尿病的病根到底是什么[J].晚晴.(5):90-90.[3]梁丽.血糖受损3个阶段[J].医药前沿,:63.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