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1型糖尿病防治知识新闻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医院翁建平教授介绍,根据“年~年覆盖全年龄段的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仍然是全球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过去20年间,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增加近4倍,且新诊断的成年才发病的1型糖尿病发病人数也不可小觑。
该项研究是目前我国最新的关于1型糖尿病的大范围统计研究,同时也是全球首个国家层面的全年龄段1型糖尿病发病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英国医学杂志》(BMJ)网站和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网站年1月4日同期发表该研究成果。
据了解,1型糖尿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由于患者自身不能分泌胰岛素,因此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上世纪90年代研究提示,中国是全球儿童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仅约0.6/10万。此后,全球多国研究提示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但缺乏成人发病情况数据。
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支持,中华医学会发起并指导,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资助,翁建平教授牵头的这项研究,由全国13个地区家医院共同参与,样本量为1.33亿人,调查范围约占中国总人口数的10%,包括6%的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研究共收集到例新发1型糖尿病,其中65.3%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上。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有例新发1型糖尿病,其中超过例在1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部分新发1型糖尿病是在成年诊断。0-14岁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与纬度显著相关,北方比南方发病率高,但在1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与纬度变化无关。项目组认为这可能与基因、环境因素有关。
对于这项研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医院内分泌科朱大龙教授认为,中国人群1型糖尿病患病率虽然较低,但是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1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很多,因此这个研究项目非常有意义。他同时表示,Ⅰ型糖尿病诊疗重在管理,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从诊断、监测、治疗、患者教育到患者的自我管理,如果能环环相扣,落到实处,可以让病人生存30年、50年或者更长时间。(光明融媒记者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