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之后,最怕的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慢性疾病,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不少的老人都会定期测量自己的血糖,方便及时稳定住血糖,避免身体出现异常。但生活中依然有不少的老人对自己的血糖不是很了解,到底控制在多少才是属于正常的范围呢?医生给出了一个范围,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达标。
老年人的血糖相对比健康的年轻人标准要低一点,毕竟这个年纪的老人,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血糖波动的相对比较明显一点。不过正常来说,只要空腹的血糖不超过8,饭后两小时之后测量的血糖,不超过12,其实都是属于正常的标准。
但有不少的老人,测量出来的血糖都是偏高的,当然者大多是与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如果想要血糖更加的稳定,就想从生活习惯上做出调整。
1.用小碗吃饭:
这个时候的老人,在吃饭上要有所节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了,吃的多,可能会导致摄取到太多的热量,容易引起血糖的升高。为了避免平时吃的太多,可以使用小碗吃饭,这样可以起到督促的效果,对于降血糖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2.每天喝绿茶:
老人的代谢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为了提高代谢的能力,就要多饮水。但在饮水这一块,不少的老人做的并不好,要么是不爱喝水,要么就喜欢喝一些饮料。经常有这样的习惯,很容易影响到血糖,建议老人平时还是要多饮水,也可以用绿茶代替水,降糖效果还是不错的。
3.勤加锻炼身体:
很多的老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就需要多休息,因此总是忽视运动,这样血液很容易变粘稠,最后血糖也会出现不稳定。建议在身体寻允许的情况下,每天还是要抽出半个小时来运动一下,比如跑跑步、做做瑜伽等,其实都是不错的选择。
4.对控糖要有信心:
老年人血糖出现不稳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平时在测量的时候,不要血糖升高就开始陷入担心和恐惧之中。对于老人来说,心情上的护理还是很重要的,对控糖还是要有信心的,只要心情好了,血管才能健康,这样身体才会更加的健康。
如果发现自己的血糖开始升高了,要先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时的生活习惯不是很好,或许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血糖会更加的稳定。
不少老人平时都是通过测量才知道自己血糖是否高的,其实当血糖高的时候,身上的表现也是比较明显的。
比如有不少的患者会有口渴想喝水,吃饱了就想睡觉,体重下降的比较多,看东西比较模糊等等。如果身上陆陆续续开始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可能血糖开始升高了,要想办法进行调理。
总之,相比较一些年轻人,老人平时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