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体检发现处于糖尿病前期,他想知道和糖尿病有啥区别?还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吗?如果不管它会有啥后果?带着各种疑问他走进了内分泌科门诊。
张先生:糖尿病前期是什么意思?和糖尿病有啥区别?
医生:顾名思义,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生前的一种状态,简单地说就是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可以说是一只脚已经踏进了糖尿病的大门,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别是: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糖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需要注意的是,判断血糖是否正常要同时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而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时这两个血糖中只要有一个超标就可诊断,但这两个血糖的升高可以不同时出现,所以筛查高血糖时这两个时点的血糖都要检测。
张先生:糖尿病前期还能恢复正常吗?
医生:这是一个很难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前期发生的原因。血糖是生命活动的能量物质,但它必须依靠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将血糖运送进组织细胞中才能被利用,当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时这种运送不能顺利完成,血糖就会过剩,表明胰岛细胞有受损发生;当组织细胞上接受胰岛素进入的通道受阻,胰岛素也不能顺利地将血糖运送进去,高血糖也会发生,称为胰岛素抵抗。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糖尿病前期是胰岛细胞受损及胰岛素抵抗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往往已经处于不能完全逆转的阶段,但并不等于血糖得不到控制,比如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减少血糖的来源,多做运动在增加血糖消耗的同时,提高机体素质避免胰岛细胞受损加重及减轻胰岛素抵抗,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张先生:糖尿病前期如果不管它会有什么后果?
医生:对糖尿病前期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有些人的血糖水平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有些人十几年最多处于糖尿病前期而未进展为糖尿病,但如果不加干预治疗,大多在1-3年内即会从糖尿病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
无论是糖尿病前期还是糖尿病都表现血糖的升高,但它们的后果并不在于高血糖本身,而是高血糖持续存在导致的血管病变,即高血糖侵蚀损伤血管内皮,大量脂肪从损伤处进入并沉积下来,经炎性反应后形成粥状脂化物破坏正常血管结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不但血管变厚变硬容易破裂出血,而且阻碍血流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多种病变,心、脑、眼、肾等主要器官病变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
张先生:糖尿病前期如何干预治疗呢?
医生:从上面的讲解中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最根本的是要避免胰岛细胞继续受损及减轻胰岛素抵抗,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控制好饮食减少血糖的来源,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最主要的是限制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摄入量,比如把每天主食量限制在4-6两;
二是多做运动,尤其是餐后30-60分钟适量运动非常重要,这一时段是消化吸收的高峰,此时做做运动可以增加对血糖的消耗;同时,有句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胰岛细胞也是如此,经常运动对维护促进其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三是生活规律,人为什么要睡觉?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好好睡一觉才能使疲劳的身体得到休整,胰岛细胞也是一样,睡眠时消耗的能量最少,胰岛细胞不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而得到了休整,对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按照作息不熬夜非常重要。
四是戒除烟酒,这个不用多说,无论是烟还是酒中的成分对胰岛细胞都会造成损伤,处于糖尿病前期时胰岛细胞已经受到了损伤,吸烟饮酒无疑会加重加速损伤,是必须要避免的。
归纳起来,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实际上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不亚于降糖药的作用,但要真正做到还真不容易,需要下决心、有毅力,实际生活中不少人难以做到,血糖总也控制不到正常范围,这种情况下建议小剂量地服用降糖药及时控制好血糖,要知道避免血管病变的发生比什么都重要,那些有“开始服药就不能停”、“长期服药有副作用”等等说法,比起血管病变的发生,都是站不住脚的理由。
有一个小建议供参考,对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即在一年内减掉10%的体重,实践证明达到这个目标,就可以有效阻止与延缓糖尿病前期的进展;事实上,任何人能保持标准体重(身高的厘米-),都是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最有效的措施。